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八章:畅谈(1 / 2)

第十八章:畅谈

最快更新奋斗在九十年代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早,两个年轻人照例来了一次晨操,爽过之后,刘美娟头枕着王勇的胳膊,小手在王勇的胸膛上画着圈圈,有一句没一句的和他闲聊。

“老公,我想了一下,两千万对于我们接下来的事业还是太少,而且是杯水车薪。

我们必须先进入一个既能赚钱又与计算机相关联的行业,也能逐步吸引人才。”

“这方面我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你说怎么办,我就坚定的跟着党走。”

……

开公司这种重要的事情,两夫妻就在床上商量好了,也算是创造了世界之最。

其实,刘美娟是想到了早期的电脑室。

九五年要12日1号,中国第一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瀛海威,才开始对中国用户提供国际互联网接入服务。

在此之前,只有教育网、科研网等相对封闭的网络,而且制式不一,不能联通。

但瀛海威却是中国互联网先驱的第一个悲剧性企业,仅仅是昙花一现,还没到一年时间就倒闭了。

明年中国邮政花费70亿人民币创立的电信网才是后来真正的互联网骨干雏形。

瀛海威公司只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资金有限,无论从资本、技术还是影响力都不是中国邮政的对手,于是他们悲剧了。

硬件投资可不比软件投资,可以灵活转换方向,它投资大,掉头不易,而且也没人会为注定落后的技术买单。

中国此时的互联网技术非常落后,是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网速只有可怜的几K,发个文件都要半天,根本不具备实用性。

所以电脑室不能上网,不能叫网吧,而叫电脑室。

但是电脑室也有其特殊性,它不仅供普通人娱乐和学习,更重要的是担负了计算机技术教育的责任。

中国早期千千万万的网民和互联网技术员,就是靠电脑室,第一次接触到这些源自美帝的先进技术。

当然,九五年,中国也没有电脑室,毕竟投资太大了,懂技术的没本钱,有本钱的没技术。

就如王勇这个土豪一样,他是屁窍不通。

但是刘美娟懂,他们俩的结合,就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使得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在九五年拐了一个小弯,走向了未知的方向。

刘美娟将她所知道的,另一个时空,历史上的电脑室的发展脉络,一一细致的说给了王勇听。

最后却话风一转道:“我们当然不能这么干,那些都是散兵游勇,就是为了赚钱,所以他们最后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国互联网史上未占得一席之地。

我们一开始就要正规化,开公司,申请电脑教育培训从业执照,申请娱乐场所经营从业执照。

这两个证,第一个对应电脑培训教育,第二个对应将来的网吧服务,初期主要给人自学电脑技术、办公和玩游戏。

第二,我们要搞规模化。

这既是提高我们的影响力,也是为后来者设立准入障碍。

历史上早期的电脑室,普遍是10到15块钱一个小时的收费标准,年利润达到了1000%以上,简直是暴利。

这是不可取的,这严重阻碍了中国互联网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鉴于现在的电脑硬件成本还非常贵,所以我认为五块一个小时,最为合适。

电脑培训也同样是五块钱一个小时,不过一次性要交足培训课程的所有时间,不能是交一个小时的钱听一个小时课。

这些接触过我们培训的学生,自动成为电脑室的会员,会员有打折优惠。

这指的是经营场所和经营规模,硬件上的规模化。

我还有几项独有的技术上的优势,这也是规模化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