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章广漠狼图腾(二)





  “青离,快下来!他们又放箭怎么办?”云舒在下面喊,她没动。

  蒙人没再放箭,倒是好像发现了什么,交头接耳一下,向城上更大声地笑骂:“女人出来打仗,你们的男人都死光了,还是尽是孬种?”

  青离将牙咬了半天,心里计算着弓箭的射程。确实,凭她的功力,怎么看都还不够。不过,以为射程不够姑奶奶就奈何不了你们吗?

  于是,她猛地回头冲下喊:“云舒,这镇上应该配了火铳,帮我要一支来!”。

  火器在明代军事上有着相对成熟的应用。永乐帝始设神机营,在征讨漠北以及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都曾立有大功,火铳便是营中一种较常用的轻型火器,类似于现在的单发步枪,但没有瞄准器。不过在民间,这些都是被禁止私造私用的。因此云舒不由一惊:“你会用吗?”

  青离没答话,跳下来拍拍两手,直接转向孔守备,面无表情地指着云舒道:“他外祖父是永昌侯——兵部尚书的亲家、吏部侍郎的姐夫,有劳大人拿支火铳给他。”

  “喂——”云舒在一边抗议。

  青离白他一眼,没搭理。其实何尝不知他最反感拿这些权势压人,但对君子有君子的做法,对小人,也只好用小人的方法了。

  而孔守备果然很敬业地证明了,自己是个小人……

  不大一会儿工夫,一支灰扑扑的火铳送到了云舒手上。守备的脸色并不好看,但他必然以为青离不可能会用,因此还不太担心。他哪知道,青离家中有一半人,原来都是神机营的。

  那铳长约一尺半,口径小一寸,外有刻文,方便抓握。青离拿过来,擦擦灰尘,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顿时翻上胸口,莫可名状。

  “云舒,这是两人用的,我支架瞄准,你点火!”她一边厉声说,一边再次趴上城垛,用臂弯抵住铳尾,以抵御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闭起一眼,聚精会神地往那兀自兴高采烈的敌首头颅瞄去。

  迎面的朔风野大,青离的黑发乱舞着,嚣张得像无数条怪蛇,整个衣衫被风灌满,鼓胀成青碧的气球,抓紧武器的一刻,愤怒、仇恨、暴戾、嗜血……似乎又占领了她,火光闪烁出许多往事的片段,却在某个地方烦躁地卡壳:

  刚才那个梦,那个从柜子里把她抓出来的官差,为什么,为什么就是想不起来他的脸呢?当时不是决心,一定要记得那张脸,一定要有朝一日前去报仇雪恨的么?

  烦躁中,枪响了,青离在心中呐喊:你们要的牛羊、金银、珠宝,都给你们送去……

  她的耳膜迎来城下一声凄厉的长嘶,最雄壮的黑马人立起来,而后又痛苦地前倾,跌落尘埃,将身上的人生生掀翻了下去。

  青离略有些失望,原来只打中了马。而她七八年没碰过火铳了,不比箭法纯熟,其实能打中马已算不错。

  不过如此一下,已是大大杀了对手的锐气——他们在自认为安全的地方,原来也有被脑袋开花的危险。何况从那样高大的马上猛然摔下,那蒙人可汗显然也有所损伤,于是一时之下蒙人的队伍乱了方寸。而城楼这边,看见可汗坠马,军士们则高呼大喝,群情激昂,纷纷请战。

  蒙古骑兵看这势头不对,无奈,打响了尖锐的呼哨。

  只一会儿,方才的那些火光旌旗便都恍然如梦,只留下铁蹄踏起的滚滚烟尘。

  孔守备的脸色阴晴几次,最后他想到的是,云舒乃过境之客,马上就会离开,不如先忍几天,免得万一得罪了永昌侯,可就比较糟糕了。

  “方才那是什么部落?”青离一边闻着袖口留下的硝烟味道,一边问身旁的军士。

  “是小王子。”兵士恭敬答道。

  “哦?”青离惊愕一声。她知道土木堡之变后,不止明朝发生了很多事,就连瓦剌也起内乱,整个部族陷入分裂与衰弱;在此同时,另一个蒙古部落鞑靼崛起。而成吉思汗的后裔,即黄金家族,便是鞑靼部落的核心。所谓“小王子”,是明人对成吉思汗十五世孙达延汗巴图蒙可的称呼。

  其实青离并不太关心,只是随口问问,接下来,便准备回驿馆继续自己未竟的睡觉大业。

  一进房间,桌上居然有碗银耳汤,下面压了张纸条,上面有铁画银钩的三个字:趁热喝。

  她笑起来,小口地抿着。汤很热,一口下去,在喉咙处有些烫,可待落了肚,全身就都是恰到好处的暖意。

  一瞬间,刚才还在胸中徘徊不去的激荡与暴戾好像漏了气般悄悄散走,脸上的红烫也渐渐消去。

  她想到蒙古人。他们来抢东西,她当然生气,不过归根结底她对他们的态度却有些矛盾:一方面,痛恨恃强凌弱;另一方面,信仰强者为尊。何况,两宋的历史活活证明,没有蒙古人,还有女真人;没有女真人,还有契丹人;没有契丹人,还有党项人……

  以青离的身世,你认为她会给不能自保者多大程度的认可和同情?

  倒是“小王子”这个称呼,虽然青离知道只是因为他即汗位时年纪幼小之故,可一联想到刚才马上山岳一般的大汉,还真是有些好笑……

  想着想着,也许是折腾了一夜太累了吧,青离放下汤碗,任意识渐渐模糊起来。

  黑暗中,有一支长长的队伍,火光下的哭喊声弥漫着胭脂的味道。

  又是梦吗?

  她似乎意识到自己正在做梦,可却无法醒来。

  前头有人昏倒了,好像是常校书的妻子——她丈夫因为会写字,曾代一名武官在景帝时废太子的联名上签字。

  官差骂骂咧咧地走来,一口酒喷在那女人的头上。然后自己哭了,说真的走不动,抱着官差的腿哀哀大哭,整个队伍一时陷入了混乱。

  而就是在那个时候,自己趁乱找到机会,割断手上的绳索,拉着姐姐偷偷跑掉。然后,公人们一发现,自然便分了几路追来。

  也不记得当时是什么节气,总之田地里刚刚烧荒,地上满是焦黑的断草,没遮没掩的。所以,很快面前就出现了一个官差,他长得很滑稽,圆圆的脸,小胡子,一双眼大得有些突兀,外带一身酒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