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章(1 / 2)





  钟爱民说:“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会调换。黎小龙从被判死刑到执行为期一个半月,中间没换过房间。”

  沈恕说:“死囚关在哪间监室,都有什么人知道?”

  钟爱民说:“知道的人限于当班的狱警、中队长、大队长、监狱长和政委,由于黎小龙的关押时间不短,知道的人还是很多的。”

  沈恕越来越感觉这起案子有许多蹊跷。

  他率许天华回到曾关押黎小龙的监室勘查。

  这是一间面积约五平方米的房间。室内除去一块海绵床垫,一个便池,别无他物。墙壁和顶棚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厚达八十厘米,水泥涂抹的表面。地面是塑木地板,地板下面有龙骨,龙骨下也是水泥地面。

  这间死囚室的左邻右舍和背面都是监室,前门是监室的走廊,走廊的两个尽头都有狱警看守。顶层上面没有建筑,外面罩着巨大的铁丝网,夜里有探照灯照得雪亮。

  沈恕手持一柄小铁锤,在室内的墙壁和顶棚上敲敲打打,每一个角落都检查到。最后停下手,对许天华说:“去通知代理监狱长和政委,我要把地面的塑木地板拆开检查。”

  南岭监狱的地面是去年才更新的。原来是复合地板,后来松江省监狱系统搞人性化管理,据说塑木地板有不怕水、不用喷漆、环保等优点,所以经费宽裕些的监狱都统一使用了价格不菲的塑木地板。而松江省独家生产塑木地板的森美企业也因此大赚了一笔。

  代理监狱长黄保全听说沈恕要拆地板,忙赶到监室说:“拆地板不大不小也是个工程,拆装都要花钱,我在南岭监狱临时代理,不想乱花钱,你有没有把握拆开地板后能找到线索?难道黎小龙有那么大的本事,能打个地道钻出去?”

  沈恕说:“我没有把握一定能找到线索,尽管如此,还是要拆开查看,只要有一点嫌疑,就不能轻易放过,这是刑事侦查的基本准则。”

  黄保全见沈恕的语气非常坚决,只好同意。

  许天华就近从马路边找来两个装修工人,拆开了地板。

  地板下面是龙骨,龙骨下面是水泥地面。在床垫下面的水泥地上,出现一个完整的圆圈,圆圈边缘是整齐的切痕。

  沈恕俯下身,用手晃一晃那个水泥圆圈,很重,只能微微地撼动。那个切痕很窄,没有入手的地方,沈恕让装修工人把工具插进切痕里,四人合力,把水泥圆环撬起来。

  下面是松软的,带着潮气的土层。

  沈恕对许天华说:“你把这两个装修工人带到狱政处,给他们工钱,然后通知警队派人过来勘查现场,黎小龙是钻地道逃跑的。”

  由于地道已经填埋过,沈恕等不及让人重新挖穿地道,留下警队的人员看守现场,他自己带领许天华到监狱外围寻找地道的出口。

  南岭监狱位于城郊,占据了一个完整的街口。前面和左侧是两条宽阔的大马路的交叉口,右侧是一条狭窄的马路,背后是护城河,死囚室则位于监狱的右面并靠近护城河的一侧。如果在大马路对侧的地下挖地道,要横穿马路并穿越大半个监狱,工程量很大。最大的可能是在监狱右侧挖地道。

  沈恕打量着监狱右侧的环境,试图找出地道的出口。这一侧临近马路的都是商家的店铺,有饭店、花店、礼品店、蛋糕店和网吧,由于路人少,生意清淡,有三家门市没有租出去,卷帘门紧锁。有两家门上用硕大的字体写着“出租”的字样和房主的电话号码,另一家的门上则没有任何联系方式。

  沈恕和许天华以顾客的身份沿着马路一家家店铺地查访,均未发现异样。最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关着卷帘门的三家店铺上。

  沈恕按照门上的电话逐个打过去,以刑警队的名义,请他们尽快赶到现场协助调查。

  而没有留下电话号码的一家则无法联络。沈恕到它的左邻右舍打听,也都说没有房主的电话。其中一个蛋糕店的老板说:“这家已经租出去了,所以房主才把门上的电话号码撤下来。”

  沈恕说:“怎么租出去却不开业?”

  蛋糕店老板说:“好像是一直在装修,我见过有人在这家店里出入。”

  沈恕问:“是什么样的人?”

  蛋糕店老板说:“是两个男的,三四十岁,模样没太看清楚,他们不怎么出门,也不和别人说话,只远远地见过一两次。”

  沈恕说:“他们在装修,不请工人吗?”

  蛋糕店老板说:“没见过有工人,不过这种小店,一般来说自己也能搞定装修,为了省几个钱呗,都是小本生意。”

  沈恕说:“你知道谁能联系到房主吗?”

  蛋糕店老板说:“这个不知道,我和房主也不认识,你到别家去打听打听吧。”

  在这条街上询问过一圈,没有找到可以和房主联系的人。沈恕马上向市局请示搜查令,要进去这间锁着卷帘门的门市去搜查。

  打开门后,见室内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地面上铺的是横竖约半米的正方形青砖,严丝合缝,平平整整。从外表上看不出一点异样。

  沈恕从这家店铺的窗户看出去,可以看见南岭监狱的高墙。他回忆着关押黎小龙的方位,在脑海里画出一条虚拟的直线,用脚尖在地面的青砖上圈定了一个一米见方的范围,说:“应该在这里了。”

  许天华又去街边找装修工人。刚在监狱里赚一笔快钱的两个装修工人乐呵呵地跑过来和他打招呼。许天华摆摆手,示意他们继续等别的活。许天华特意多跑了两个路口,另找了两名工人。

  起开地面上的青砖,下面是夯实的土层,但是明显带有潮湿的痕迹,显然最近被人翻动过。

  沈恕和许天华几乎同时叫出来:“就是这里了。”

  两名工人狐疑地看着他们。

  沈恕取出二十块钱递给他们,说:“就这样,你们出去吧。”

  等他们走后,沈恕问许天华说:“这段距离大概在二百米到三百米之间,你认为两个人一起工作,挖通一条地道需要多长时间?”

  许天华说:“从进出口来看,这条地道应该不会太宽,横向仅能容纳一个人,两个人互相配合,一人挖掘,一人担土,工具称手的话,半个月应该可以挖通。”

  沈恕点头说:“这段地方的土层中有较多的砂石,会增加些难度,但最多二十天也足够了。难度就是要找准方向。死囚室的面积很小,在地下暗无天日的,只要偏离少许,说得上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挖到别的监室里也说不定。此外,他们能获知黎小龙被关押的房间,一定有内应,这是毫无疑问的。”

  许天华说:“那这起案子就更加复杂了,牵涉到的人很多。”

  沈恕说:“我们很侥幸,有两个人在死囚被行刑时辨认出黎小龙被人替换,否则他可能永远逍遥法外,而这条地道也会因年深日久,再也看不出痕迹。”

  许天华说:“沈支队,我有一种感觉,这个案子后面隐藏着一个很大的背景和阴谋。”

  沈恕笑笑说:“咱们不谋而合,这起案子才刚刚展开,后面的侦破一定会更加曲折。”

  沈恕发现许天华很像十年前的自己,对破案充满了热情。每逢大案,身上的千百条神经都一起兴奋,而且对案子有着强烈的直觉。这些品质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固然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得来经验,但是有一些品质却不是仅凭后天努力就可以形成的。

  3.迷雾深处

  市政法委书记邱秋主持召开了案情分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