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最详细的东北军统计整理结果(1 / 2)





  注:截至1942年4月,中国的国土总面积为266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75000万;

  中国领土疆域包括中国本土以及海外各个自治区:

  一、中国本土(包括31个省、4个直辖市、2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本土总面积1160万平方公里,本土总人口49300万,一共划分为六大军区;

  1、东北军区:

  辖区为辽宁省、吉林省、热河省、绥远省、黑龙江省、察哈尔省、北朝鲜省、南朝鲜省、台湾省、琼湾省、琉球省、北平直辖市、天津直辖市、香港特区、澳门特区,以上地区全部为东北政府和东北军的本土根基;

  军区总司令为张学良上将,副总司令为于学忠上将,总参谋长为龙云峰中将,副总参谋长为蒋方震中将;东北军在此驻有第50军、第55军、第40军(驻扎在北平和天津直辖市)、第49军(驻扎在南北朝鲜省)、第42两栖军(驻扎在山东省的胶东半岛)、第45两栖军(驻扎在香港、澳门、台湾、琼湾、琉球),以及张学良的近卫新编第1团(驻扎在沈阳城,全团兵员6000余人,团长为谭海上校,副团长为高纪毅上校)、台湾守备军(5个旅)、琼湾守备军(3个旅)、琉球守备军(10个旅)、香港守备军(4个旅)、澳门守备军(1个旅);总计约35万兵力;

  2、西北军区:

  辖区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省、青海省、西疆自治区,其中陕、甘、宁三省为西北军和中共的势力区,青海省和西疆自治区则在东北军的控制范围内;军区总司令为冯玉祥上将,副总司令为朱德上将,总参谋长为伊斯哈克拜克木农阿吉中将,副总参谋长为马全良中将(回族“马家军”中的爱国将领);

  当地驻军为西北军的17集团军(司令杨虎城中将)、第26集团军(司令孙连仲中将)、第29集团军(司令宋哲元中将)以及中共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为朱德二级上将)和新编第四军(总司令为叶挺中将);东北军在此驻有第53军和第56军,总计约14万兵力;除此之外还有青海省守备军(2个骑兵旅,主要指挥官为马彪少将和马禄少将)和西疆自治区守备军(10个沙漠作战旅,总指挥为伊斯哈克拜克木农阿吉中将),青海军和西疆军都直接受命于东北边防部;

  3、西南军区:

  辖区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重庆直辖市、西藏自治区(包括尼泊尔、不丹、锡金三国),整个大西南全部处在东北军的实际控制范围内;军区总司令为王瓒绪上将,副总司令为龙云上将,总参谋长为刘文辉上将,副总参谋长为阿沛阿旺晋美中将;东北军在此驻有第46军,总计约5.5万兵力;另外,还有新建川军第30集团军,下辖第44军和第45军,共8个山地作战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旅,兵力总计11.8万;新建滇军第33集团军,下辖第58军和第60军,共6个山地作战师和2个摩托化步兵旅,兵力总计10.5万;新建黔军第25军,共5个山地作战师,兵力总计6.3万;西藏自治区守备军,共5个高原作战旅,兵力总计4万人;重庆城防部队守备军,2个旅,共1.5万人;除此之外,西南五省(区、直辖市)还建有预备役民兵部队约30万人,以上部队的实际控制权全部在东北边防部之手。

  4、华北军区:

  辖区为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河南省,其中山西省是阎锡山的晋系军阀地盘,山东省的胶东半岛则处在东北军的实际控制中,其余地区为中央系国统区;

  5、华东军区:

  辖区为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上海直辖市,以上五省一直辖市全部为中央系的国统区;

  6、华南军区:

  辖区为广东省、广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其中广西省是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军阀地盘,其余三省则全部为中央系的国统区;

  二、中南自治区(包括自治东区和自治西区):辖区为原越南、老挝、柬埔寨、暹罗、缅甸五国,领土总面积194.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100万;中南军区总司令为阿密达玛希敦中将(暹罗籍),副总司令为昂山中将(缅甸籍);东北军在此驻有第51军、第54军、第47军、第57军,总计约22万兵力;另外中南东区建有6个本土守备旅,中南西区建有9个本土守备旅,总计兵力约13万;

  三、东南亚自治区(包括自治西区、自治南区、自治中区、自治东区以及新加坡特别行政区):辖区为原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六国,领土总面积280.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700万;东北军在此驻有第44军、第48军、第62军、第67军、第68军,总计26万兵力;另外东南亚自治区还建有17个本土守备旅,总兵力约15万;

  四、印度洋自治区(包括自治南区和自治北区):辖区为斯里兰卡岛、索克特拉岛、马尔代夫群岛、塞舌尔群岛、查戈斯群岛、马达加斯加岛、科摩罗群岛、马斯科林群岛、爱德华太子群岛、凯尔盖朗岛、克罗泽群岛、阿姆斯特丹岛、圣波尔岛、赫德岛等印度洋海域内的全部诸岛,领土总面积75.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00万;东北军在印度洋军区驻有第58两栖军和第63两栖军,总计7.9万兵力;

  五、南非自治区:辖区为南回归线以南的非洲大陆区域以及附属的全部岛屿,领土总面积约139.1万平方公里,人口1500万;东北军在此驻有第52军和第59军,总计8.3万兵力;另外南非自治区还建有9个本土守备旅,总兵力约5.3万;

  六、澳洲自治区:辖区为澳洲大陆以及塔斯马尼亚岛、巴瑟斯特岛、维塞尔群岛等附属诸岛,领土总面积7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50万;东北军在澳洲军区驻有第60军和第64军,总计9.6万兵力;另外澳洲自治区还建有5个本土守备旅,总兵力约4.1万;

  七、太平洋西南自治区:包括原新西兰国的南岛、北岛以及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等西太平洋海域内的全部岛屿,领土总面积34.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0万;东北军在太平洋西南军区驻有第65两栖军、第66两栖军、第69两栖军,总计14万兵力;军区总司令为李喜浩少将(东北籍),副总司令为翁子毅少将(东北籍);

  八、另外,东北军还控制着西南亚地区的阿拉伯联合王国、伊拉克王国、伊朗王国以及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地捍卫这“世界油库”,东北军在此驻有第二集团军,下辖第2军、第27军、第39军、第61军,包括第124重装甲师(师长万福麟上将)、第109轻装甲师(师长万毅少将)、第106轻装甲师(师长吕正操少将)以及6个乙等机械化步兵师和12个乙等摩托化步兵旅,总共将近30万兵力,总司令为万福麟上将,副总司令吕正操少将,总参谋长万毅少将,副总参谋长张学铭少将(张学良的二弟);另外,新建伊拉克王国军的20个步兵师、5个摩托化步兵旅以及阿拉伯王国军、伊朗王国军、新建巴勒斯坦国防军的主要控制权也都在东北军之手。

  中国领海疆域包括:

  1、中国北海(包括原日本海、朝鲜海峡、鞑靼海峡等海域);

  2、中国东海(包括原渤海湾、原中国东海、原中国黄海等海域);

  3、中国南海(包括原南海、爪哇海、苏拉威西海、班达海、阿拉弗拉海等海域);

  4、中国西海(包括原孟加拉湾、安达曼海、马六甲海峡等海域);

  5、印度洋海域(东北军拥有着绝对的印度洋制海权和独霸权);

  6、太平洋海域(包括大洋洲海域以及除了美属菲律宾群岛海域、美属关岛海域、日本列岛海域之外的西太平洋海域)。

  【截止到1942年4月,中国东北野战军陆军的作战主力部队一览】

  中国国防部长、中国国民革命军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中国国民革命军东北野战军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中国东北边防部部长:张学良一级上将

  东北军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梁忠甲上将东北边防部副部长:蒋方震中将

  东北军总参谋长龙云峰中将副总参谋长:蒋方震中将

  东北军总参谋部主任:蒋方震中将

  一、东北军陆军

  陆军总司令:于学忠上将副总司令:楚奇明中将

  陆军总参谋长:戢翼翘少将副总参谋长:孙乾上校

  炮兵部队总司令:吴克仁中将副总司令:邹作华中将

  骑兵部队总司令:马占山少将副总司令:吴松林少将

  装甲部队总监:苏炳文上将副总监:徐庭瑶中将(国民党“装甲兵之父”)

  航空兵总司令:刘翼飞少将

  陆军情报局局长:蔡文治少将

  1,陆军新编第1团;

  该部队前身是张学良的近卫旅(由原奉军第17师以及张学良指挥的奉军第3旅和奉军第6旅的部分精干抽调组集而成),后来整编为近卫团,一直担负着沈阳和张学良的安全保卫任务。一开始的指挥官是王以哲中将,后来是刘多荃少将,最终是谭海上校;其正式番号为“东北边防军新编第1团”;全团兵员编制为6000余人,全部配发最新式装备,堪称东北军的精锐部队;下辖1个摩托化步兵营(营长王秉钺中校)、1个摩托化宪兵营(营长杜长龄中校)、1个装甲营(营长汲绍刚中校)、1个陆航营(营长荣子恒中校);

  2,25个甲等整编野战师;

  番号为第101师至第125师,1928年东北易帜后所建,各师官兵基本为汉族人;包括15个重装甲师和10个轻装甲师,每个师整编满员为18000人;其中第101重装甲师的满额兵员为28000人(该师包括1个机械化步兵团、3个坦克团、1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1个陆航团),为东北军的第1号王牌部队;

  3,50个甲等整编野战旅;

  番号为独立第1旅至独立第50旅,1934年上半年时,东北边防部在东北会战后擅自扩编所建,各旅官兵基本为汉族人;包括18个装甲旅、12个隶属海军的海军陆战旅、6个隶属空军的空降伞兵旅、7个机械化山地作战旅,7个机械化沙漠作战旅;每个旅整编为10000人,每个旅整编满员为10000人;其中第45快速反应旅的满额兵员为14000人(该旅包括2个机械化步兵团、1个装甲团、1个工兵团、1个陆航团、1个加强炮兵营,是东北军首先装备直升机的部队),该旅在朝鲜战争的飞虎山战役中表现优秀而被东北边防部授予“飞虎旅”称号,堪称东北军独立旅部队的第2号劲旅;

  4,5个骑兵旅;

  番号为第1骑兵旅至第5骑兵旅,1928年东北易帜后由原奉军骑兵部队缩编而建;每个骑兵旅拥有10000多名骑兵,以及相配属的步兵炮部队;

  5,101个乙等野战师

  番号为第250师至第350师,1939年中国“国共和谈、南北会晤”后东北边防部奉国防部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所建;包括20个轻装甲师、25个机械化步兵师、40个摩托化步兵师、12个隶属海军的海军陆战师、6个隶属空军的空降伞兵师;每个师整编满员为13000人;士兵除了汉族外,还有大量的壮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廓尔喀族等非汉族中国本土民族的士兵;

  6,200个新编乙等野战旅

  番号为新编第1旅至新编第200旅,1940年下半年,东北军即将对苏联和美国开战前东北边防部擅自扩编所建;基本为摩托化步兵旅或半机械化步兵旅,每个旅整编满员为8000人,绝大部分士兵是从中国本土以外的非洲民族、印度洋民族、东南亚民族、中南民族、大洋洲民族、太平洋民族等民族招募而来;

  东北军陆军重型装备有“东北虎”主战重型坦克3000余辆、其他各型轻中型坦克和衍生改装版坦克4500余辆、装甲车和步兵战车2000余辆、各型汽车30万余辆、轻重机枪约1.9万挺、轻重迫击炮1.7万多门、75mm口径以上火炮3.3万多门、“黑鹰”式武装直升机和“夜鹰”式运输直升机共660余架,陆航飞机800多架。东北军陆军主要使用的步兵装备和重装备为:

  三式步枪,ak-35式突击步枪(配三棱血槽锯齿刺刀);

  mp-38/40型德式冲锋枪、ppsh-32/41式“波波沙”型苏式冲锋枪;

  33式军官配用手枪(8发装弹)、“三”式改进狙击步枪;

  37mm战防炮、57mm“毒刺”反坦克炮、88mm反坦克炮、75mm步兵炮;

  80mm轻型迫击炮、120mm重型迫击炮、60mm掷弹筒;

  “zb-26捷克”式轻机枪、“mg-34”式德式轻机枪;“mg-08马克沁”型德式重机枪;

  “火神”六管重机枪(被广泛地架设到了“黑鹰”武装直升机和“2号”中型坦克上);

  “1号”轻型坦克(重15吨,主炮为37mm速射炮,主要执行掩护步兵突击和侦察任务);

  “2号”中型坦克(重35吨,主炮为75mm坦克炮,曾是东北军的主力坦克,此款坦克衍生改装版的坦克种类较多,有海军陆战旅使用的“鳄”式两栖突击坦克、“火神”六管重机枪车载式坦克、二九式火箭炮车载式坦克、喷火坦克、弹药人员运输坦克、工兵架桥坦克等等等等);

  “3号”重型主战坦克(又名“东北虎-1”主战坦克,重55吨,武器为1门88mm滑膛炮、1挺12.7mm高平两用机枪、1挺7.92mm坦克机枪和1个喷火器;综合战斗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缺点是过于沉重、耗油量极大、故障率不低);

  “4号”重型主战坦克(又名“东北虎-2”、“雪虎”)

  “雪豹”88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

  “雪狼”、“雪狐”半履带式弹药物资运输车;

  “金钱豹”六轮步兵战车(重5吨,有改装版的轻型伞兵突击车);

  “穿山甲”中型装甲车(重12吨,产量大约600辆左右);

  “黑鹰”武装直升机;

  “夜鹰”运输直升机;

  “野马”军用汽车、军用卡车、军用三轮摩托车等等。

  7,东北军炮兵部队

  共40个由东北边防部直属的独立重炮团,

  每个重炮团下辖4个重炮营和2个远程火箭炮营;

  炮兵总司令:吴克仁中将炮兵副总司令:邹作华中将

  炮兵总参谋长:乔方少将炮兵副总司令:王和华少将

  第1重炮团团长王和华少将第2重炮团团长刘瀚东少将第3重炮团团长谢绪哲上校第4重炮团团长王绍云上校第5重炮团团长张福山上校第6重炮团团长汲绍岚上校第7重炮团团长黄永安上校第8重炮团团长张思菉上校第9重炮团团长朴柄珊上校第10重炮团团长乔方少将第11重炮团团长穆纯昌上校第12重炮团团长董汉三上校第13重炮团团长刘佩苇上校第14重炮团团长管松涛上校第15重炮团团长杨有山上校第16重炮团团长张志毅上校第17重炮团团长沙克上校

  东北军主要使用的各种火炮的型号为:

  75mm步兵炮(又名“75mm山炮”,东北军陆军步兵部队使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火炮,并且海军陆战旅和空军空降旅也使用);

  105mm轻型榴弹炮;

  130mm中型加农炮(即“野炮”);

  155mm中型加榴炮;

  180mm重型榴弹炮;

  208mm巨型攻城榴弹炮(由东北第九兵工厂研制生产);

  240mm铁道炮;

  380mm臼炮(由于使用寿命短,所以产量很少);

  37mm高射炮(基本四联使用,广泛用于防空部队和海军舰艇);

  88mm高射炮(德国经典火炮,经常充当反坦克炮使用);

  100mm式自行突击炮(绰号“野牛”);

  155mm自行加榴炮;

  600mm德式“卡尔”自行臼炮;

  800mm德式“多拉”自行臼炮;

  “铁拳”反坦克火箭筒(仿德式);

  “29式”六管火箭炮(防后期解放军63式火箭炮);

  “天火”重型汽车牵引式火箭炮(模仿苏联“喀秋莎”火箭炮);——东北军火炮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以及威力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前锋水平,这是东北军最大也最引以为傲的优势。

  8,特别整编第200师

  该师前身为“东北军号特殊作战部队”,除了少部分宪兵和高层军官是东北籍外,其余士兵全部为纯血统的日本投诚士兵,他们在特殊作战位置上发挥重要作用;全师共1.1万余官兵,师长为毛忠华少将(日籍),副师长为张学曾少将(东北籍,张学良的胞弟),总参谋长为田村鑫志上校(日籍),副总参谋长为小岛信中校(日籍);

  9,东北军宪兵部队,下辖第1宪兵大队至第30宪兵大队,共30个大队的编制,每个大队约有宪兵3000人,总人数约10万;

  宪兵部队总司令齐恩铭少将

  宪兵部队副总司令陈兴亚少将

  沈阳第1宪兵大队大队长绍文凯上校

  沈阳第2宪兵大队大队长张江清上校

  沈阳第3宪兵大队大队长魏福海上校

  天津第6宪兵大队大队长李润上校

  北平第9宪兵大队大队长杨洪基上校

  仁川第14宪兵大队大队长刘景泉上校

  汉城第17宪兵大队大队长邢云山上校

  旅顺第19宪兵大队大队长祝恩海上校

  青岛第31宪兵中队中队长付常瑞中校

  10,“幽灵”陆军特种部队,具体情况不详,大队长冥森中校;

  11,“暗箭”陆军狙击部队,具体情况不详,大队长司徒雨中校(女,毕业于德国佐森狙击学校);

  12,东北武装警察部队,约有20万余名东北武装警察,总司令鲍文樾少将;

  13,东北特种武装警察部队(即“雪狼”突击队),约有1万名特警(主要处理东北境内的重大犯罪活动和负责打击国家分裂主义者以及恐怖分子),总司令孙旭昌少将;

  14,本土守备军;

  台湾守备部队(5个旅);琼湾守备部队(3个旅);琉球守备部队(10个旅);

  西疆守备部队(10个沙漠作战旅);青海守备部队(4个骑兵旅);

  香港守备部队(4个旅);澳门守备部队(1个旅);新加坡守备部队(6个旅);

  西南军区守备部队;

  中南军区守备部队(15个旅);

  东南亚军区守备部队(17个旅);

  南非军区守备部队(9个旅);

  澳洲军区守备部队(5个旅);

  印度洋军区守备部队;

  太平洋军区守备部队;

  除以上东北军正规野战军部队之外,东北军的陆军作战部队还包括:陆军岸防部队、陆军防空部队、陆军航空兵部队、陆军雷达预警部队、陆军电子作战部队等特殊部队;另外,国内友军西北军的正规军和民兵团的总兵力共约60万,中共的正规军和民兵团的总兵力共约90万;

  东北军的陆军正规军总共为382个师旅(25个甲等师、50个甲等旅、5个骑兵旅、101个乙等师、200个新编乙等旅、1个特编师)和1个近卫团(包括海军陆战部队和空军伞兵部队计算在内),总计约420万兵力;

  统一整编为4个集团军群、14个集团军、70个方面军;

  其中的13个集团军(39个方面军,315个师旅,共350万兵力)投入了苏联战争;

  另有第2集团军(下辖4个方面军)和另外27个方面军,总计70万余兵力的正规军,配合着各地守备军驻守在东北本土、西南、西北以及中国的海外各大自治区;

  东北军各地守备军(包括新建的西南军)总数约150万人,预备役民兵部队约380万人;

  其中,甲等师和乙等师基本全部投入了苏联战役,大部分的甲等旅(比如海军陆战旅、山地作战旅、沙漠作战旅、丛林作战旅)和大部分的乙等旅基本驻守于南方各自治区。

  二、东北军海军:

  海军总司令:沈鸿烈上将副总司令:蒋斌中将

  海军总参谋长:范宗杰少将副总参谋长:张学思少将

  海军情报局局长:杨宣诚少将

  海军潜艇部队司令:黄泽明少将

  海军航空兵总司令:刘善本少将

  海军陆战队总司令:李喜浩少将

  海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蒋斌中将副总司令王梓少将

  太平洋舰队第1航母舰队总指挥:邓兆祥少将(历史上“重庆”号巡洋舰舰长)

  太平洋舰队第2航母舰队总指挥:金声少将(历史上东北军海军爱国将领)

  太平洋舰队第3航母舰队总指挥:王梓少将

  太平洋舰队第4航母舰队总指挥:凌霄上校(历史上东北军海军爱国将领)

  太平洋舰队第5航母舰队总指挥:袁乔方上校(历史上东北军海军爱国将领)

  海军印度洋舰队总司令:董岩杰中将副总司令鄢飞扬少将

  印度洋舰队第1航母舰队总指挥:董岩杰中将副总指挥林祥麟上校

  印度洋舰队第1战列舰队司令:卢东阁少将(历史上曾参加诺曼底登陆战)

  印度洋舰队第2战列舰队司令:郭成森少将(历史上曾参加诺曼底登陆战)

  印度洋舰队第3战列舰队司令:徐祖善上校(历史上东北军海军爱国将领)

  印度洋舰队第4战列舰队司令:彭士彬上校(历史上东北军海军爱国将领)

  印度洋舰队第1巡洋舰队司令:王显琼上校(历史上曾参加诺曼底登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