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节风云初起(1)(1 / 2)





  此时关内国民军北伐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已经停止,北伐军顺利占领直隶平津这直鲁奉联军让出的一省二市地盘,蒋介石也信守承诺密切联系张学良,顿时沈阳南京之间电文书信不断。南京特使方本仁在北平六国饭店见到张学良特使莫德惠后进行了初步会谈并将会谈结果很快上报南京,蒋介石对张学良的诚意感到很满意,双方约定东北于9月中旬易帜归顺中央,应蒋介石要求,张学良命令热河主席汤玉麟于7月19日宣布热河省易帜归顺中央。得知消息后蒋介石极为高兴,于是便再派方本仁和此时国民党北伐军前线总指挥白崇禧派出的何千里一同前往沈阳,一是代表国民革命军吊唁张作霖之丧,借以表示同情张学良的处境,并表示无进军东北之意;二是谋求和平统一途经,即或一时因日本掣肘,暂难换旗,亦应使双方军队不致发生误会、引起冲突,并设法先行恢复平奉铁路交通,张学良很快便同意恢复平奉交通。把北伐战争中截获的客货列车200辆、车头10个交给国民政府。8月8日,平奉铁路开始通车。

  在张学良方本仁何千里在帅府一处密室展开商谈的时候,何千里告诉张学良一个重大事情,“张少帅,有件事事关重大,本来是白崇禧将军密报给蒋委员长的,但是为了表示蒋委员长的和谈诚意,蒋委员长密令我将此事告诉少帅,因为此事甚至关系到少帅的身家性命。”

  “还请何参座详叙述。”对于这种关系到小命的事情,张学良还是很在意的。

  从何千里口中,张学良得知杨宇霆在滦州于8月间两次同白崇禧相见,密谋两人一起推翻张学良,以杨取而代之,杨还声称自己已经得到了日本人的支持,奉军内部以常荫槐为首的一批人也在他这边。但是出杨宇霆意料的是事后白崇禧立刻将此事一五一十全部密报给了蒋介石,而蒋介石直接就派何千里前来告诫张学良。

  听了何千里的密言,张学良心里冷笑不已,这个人称“东北小诸葛”的杨宇霆早就野心勃勃,当初为了除掉他最大的竞争对手郭松龄,在郭松龄倒戈战败被俘后不等张作霖的命令就擅自将郭松龄夫妇处死。张作霖死的时候就和张作相还有自己一起争夺张作霖的位置,但是由于张作相全力支持自己而没有得逞。现在又异想天开想勾结关内的北伐军试图里应外合干掉自己,如意算盘打的不错,可惜啊,白崇禧是桂系的人,势力都在广西根本对千里之外的东北没兴趣。更何况你杨宇霆是反对东北易帜的,东北要是到你手里你肯定不会归顺中央蒋介石,蒋介石肯定还是要支持我张学良的,哼哼,杨宇霆啊杨宇霆,你打错了算盘结果一下子被白崇禧和蒋介石轮流卖了,唉,你做人真是失败。

  “十分感谢委座的提醒,还请何参座转告委座,学良自有分寸绝对不会断送国家统一大事。”

  “张少帅能有此话真是太好了,委座肯定放心了。”

  就在张学良忙的热火朝天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来了,张宗昌、褚玉璞的直鲁联军叛乱开始了。

  6月中旬时候张、褚的直鲁联军在张学良和关内国民党军的双重逼迫下不得不按照张学良的意愿在7月1号前全部撤到了白虎沟和隆化两个地方,7月3号东北军政大会后张宗昌向张学良提出班师回奉、整顿军队的要求,并要求为他划出永久驻防区,企图强占东北。同时,他慷慨激昂地宣称,要将部队开出关外,为张作霖报仇。张宗昌那点小算盘哪里瞒得过张学良的眼睛,他主动请缨反而提醒了张学良要堤防他。驻扎赤峰的于学忠的第20军和承德的汤玉麟的第12军立刻得到命令监视直鲁联军。

  得知张学良要投顺南京后,感到被出卖了张宗昌、褚玉璞两人开始密谋叛乱。无奈自身实力明显不如张学良而一直犹豫不决拖到现在,但是这一切都没有逃过日本人的眼睛。日本关东军立刻与张宗昌、褚玉璞两人取得联系,承诺帮助两人打倒张学良在日本人帮助下统治整个东北。得到日本人大批军火援助后张宗昌、褚玉璞两人立刻铁了心。8月3日,直鲁联军8个师2个旅六万多人猛攻宁城王树常的第3方面军第10军,事先得到通知的王树常准备充分,率部猛烈抵抗,致使直鲁联军久攻不下,同时背后的汤玉麟部和于学忠部迅速包抄了直鲁联军的后路。8月6日,直鲁联军被奉军12个师包围在八里罕,奉军在张学良的指示下甚至还出动金贵无比的空军对直鲁联军进行轰炸,八里罕附近,在奉军大炮猛烈轰击和飞机扫射下,直鲁联军狼奔猪突死伤累累,张宗昌部企图突围,但是士气低迷的直鲁联军主力损失惨重。此时张宗昌才冷静下来,看着部下的惨样,后悔的肠子都青了,自己不但高估了自己的实力而且又低估了奉军的实力,顿时为自己鲁莽行为后悔不已。思索再三后为了不让自己的这一班人手全部栽在这里,张宗昌褚玉璞商量后决定先让褚玉璞暂时统领军队,张宗昌则施展“苦肉计”一个人主动去向于学忠投降。

  张宗昌于7号被于学忠“请到”了沈阳。张学良本人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张宗昌和褚玉璞叛乱的消息,不过他在心里倒也不是很紧张,第一他心里清楚,历史上注定了张宗昌的叛乱会失败;第二,为了防止他叛乱,自己早就做好了准备,秘密调动了王树常、于学忠、汤玉麟三个军成“品”字形组成一个铁三角包围住了直鲁联军。但是随着直鲁联军失败的消息传来,张学良倒也有想不到的事情,首先就是直鲁联军败的也太快了,才两天一夜就支持不住了,其次倒没有想到张宗昌会自动投降。见到张学良后张宗昌痛哭流涕声称兵变原因是不愿意易帜毁掉东北基业加上是受了日本人的蛊惑而做了错事,现在特地投降希望张少帅责罚云云。张学良对这个娶了二三十个姨太太的张宗昌虽然没有什么好感,但是这个时候也不能节外生枝,毕竟这个家伙手上还有好几万的直鲁联军呢,把他逼急了跳墙想摆平他也是要费很大力气对付的。想到这些,张学良一脸亲切地扶起拜倒在地快半小时的张宗昌,“唉,张将军何必这样呢?一时犯了糊涂上了日本人的当也是情有可原嘛,当初张将军也曾和老帅并肩作战一同出生入死驰骋西北,就冲着老帅的面子我也不敢责罚张将军啊。”一席话直说的张宗昌感动的差点嚎啕大哭,接着张学良又趁热打铁再次向张宗昌保证东北易帜绝对不会将直鲁联军的家底丢掉,同时还当初宣布将张宗昌手中的直鲁联军加入奉军,番号为“奉军第十五方面军”,军长副军长由张宗昌和褚玉璞担任,并划分了驻防区给二人,这一举动让张宗昌大出意外,从此对张学良死心塌地。其实张学良心里打着别的小算盘,第一就是张宗昌的第十五方面军驻军所在地完全还是在于学忠王树常汤玉麟三人的严密包围监视下,谅他也翻不起大浪;第二就是让张宗昌和热河主席汤玉麟互相牵制,因为汤玉麟也不是什么好人,整日伺机扩大自己的力量,有了一个张宗昌睡在他榻边恶心恶心也让他不敢过于放肆。

  8月初,蒋介石再次派出方本仁为代表的特使团前往北平,又通过胡若愚的牵线派李石曾到沈阳活动,李石作为特使代表曾到沈阳活动。李石住在商埠三经路上德国人开设的饭店里,从不公开露面,只由胡若愚、朱光沐,朱海北陪同。此时日本政府在国际上公然造势阻扰中国南北统一,蒋介石迅速利用日本和英美的矛盾,推动英美向日本施压。张学良看到:在东北易帜的背后,反映了日美两国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斗争。而美国是支持蒋介石统一东北。7月25日,中美签订了关税条约后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声明,美国是以订立关税条约的方式,第一个承认南京国民政府的国家。在美、英的压力下,日本处于孤立的地位。但是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让张学良极不好受,凭什么中国做什么事情要看那些美日国家的脸色!总有一天,中华民族要主宰这个世界,张学良心里暗暗地想,现在的一切都还需要容忍。在南京政府的支持下,全国反对日本割据中国的舆论也高涨起来,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的爱国民众和热血学生青年多次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抗议日本阴谋分裂中国。至于东北人民对于易帜一事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举行活动,强烈要求张学良早日实现易帜结束战争实现和平。后来到了10月初,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也不得不私下承认东北易帜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8月13日,美国驻华大使马克谟亲自到沈阳,与张学良的代表万福麟在美国领事馆里谈判,支持张学良归顺南京,实现全国统一。张学良再次派出邢仕廉、王维宙、徐祖治三人到北平(这个时候,南京政府已把北京改为北平;直隶省也改为了河北省)与方本仁等人商谈东北易帜、归顺南京政府的问题。

  8月18日,蒋介石第三次派出张群,吴铁城,宋大章为特使直接秘密从北平乘火车抵达沈阳。负责接待的臧式毅将他们暂时安顿在交通银行。不料张学良迅速得到刘多荃的报告:有一批奉军武装试图包围交通银行,大部分是杨宇霆的部下。得知消息的张学良意识道这些“亲日派”想破坏和谈扣留南京特使,随即下令王以哲的卫戍部队开拔进城驱散杨宇霆等人的武装,护送南京特使直接来大帅府。“我就不信杨宇霆连我大帅府都敢闯!”张学良恼道。为了防止万一,张学良又命令刘多荃的卫队团加强了帅府的防卫。

  “张先生、吴先生、宋先生,还有各位,大家不远千里而来,一路辛苦了!今天又受惊了,在此我敬大家一杯,作为欢迎和赔礼。因为我们明日要谈大事,所以不便饮酒,这是我们东北新型饮料—可乐。”晚饭席上,张学良热情地向南京特使一行人举杯道。

  “好,为了国家统一!”张群也起身举杯回礼道。

  “说的好!来,大家一起来,为了祖国统一!”

  陪坐的沈阳东北政府高层还有数名社会名流和南京特使团一共四五桌人一起热情洋溢地起身一起道:“为了祖国统一!”

  众人一饮而尽,南京来的人纷纷皱起眉头,这可乐玩意儿怎么这么扎嘴?

  一顿饭在友好的气氛中吃了数个小时,众人基本都在畅所欲言谈论着国家建设如何让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谈笑风生中时间已经到了半夜,张学良散席后安排张吴宋三人就在帅府厢房休息。

  次日上午8时许,洗漱完毕用过早餐的张吴宋三人应邀来到张学良书房,侍卫送上热茶后便退了出去,房间内只有张学良四人。四人就“东北易帜”进行最终的正式商谈。

  “张将军,关于东北易帜归顺南京中央国民政府后,你具体有什么要求还请明言。”张群开口道,他现在称呼张学良为“张将军”而不是“张少帅”,显然是有深意的。

  “其实林林总总的具体条件倒是次要,易帜的条件最主要的是我们希望南京政府承认东北四省自治,享有人事及其他支配权,南京势力不要直接伸入东北四省,不在东北设国民党党部。”

  张群微微点头,“这是政治,那么军事方面呢?”

  “我现在手下奉军包括刚刚投降的直鲁联军总兵力五十五万,易帜后全部加入中国国民革命军,由中央给予番号,必要时候会对其进行裁军整顿。大型军事调动也由中央控制。如需要出关作战,也一切绝对听命于中央政府。”张学良接着道。

  “那现在东北三省可否现行悬挂青天白日旗帜?”

  “这个,只能等到正式易帜之后才能进行。”

  眼看张群露出不悦之色,张学良连忙解释道:“三位不知,现在东北局势复杂,内部不稳,部分高层心怀二意甚至试图将学良取而代之,昨日交通银行事件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日本人也一而再再而三试图插手干涉。结束国家分割局面是我多年的愿望,但立即易帜尚有困难,内外阻力重重,平津热河三地悬挂国旗已经是尽了最大努力了,希望三位和委员长能理解我的苦衷。”

  “日本人也在插手?”张群颇感意外。

  “是的。家父不幸遇难后,日本前驻英大使林权助同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多次前来奉天找我,名为吊唁,实则设法对我施加压力,阻挠东北和南方谋合,但都被我回绝了。前几日日本关东军参谋土肥原贤二再次找我,多番引诱,甚至鼓动学良在东北搞独立建国。”

  “什么?”张群三人都十分惊愕,张群道:“日本人真是野心难测啊!”

  “是啊,但是学良谨记自己乃堂堂中国人绝对不会作出背叛国家有负民族之事。日本人现在正在多方引诱并且勾结东北内部某些高层甚至还想扶植清废帝溥仪重新统治东北。前日张宗昌部便在日人鼓动支持下反叛,幸好已经顺利解决。但是日人阴谋诡计实在是防不胜防。”

  张群叹气道:“张将军真乃民族英雄也。好吧,那么悬旗之事暂时搁置,那么易帜之后——”

  “当然了,易帜归顺后东北政府会遵守国法,依照国法向中央上缴国税,货币和中央统一;中央可以任命少量南京官员在东北高层任职进行监督。外交方面事宜也全部交由南京,易帜后东北政府将取消外交机构。”张学良连忙道,说着取出一份数十页的文件,“这是东北易帜最终协议书,全部详细尽在上面。三位过目后请递交给蒋委员长。”这份材料可是他和张作相等人赶稿斟酌修改忙了十几天才制定好的。

  张群吴铁城宋大章三人凑在一起仔细翻阅起来,不时几人窃窃私语。张学良只觉得自己像递交了求职书正在被评价的小职员一样感到很不自在,不过看这几位钦差大臣脸上并没有露出不悦或惊诧或者难以置信之色也没有摇头叹气或者一脸晦气,看来还是有希望的,张学良在心里自我安慰道。

  “张将军,这份文件我们一定会妥善地带回南京交付蒋委员长的,这一点你放心。这些协约我们觉得应该在委员长的接受范围之内。”张群的话让张学良顿时松了一口气。

  “张将军,我们现在就着文件上的每一条款进行讨论商议,还请张将军解我们的一些不理解之处。”“哦,这个当然!”

  接下来张学良陪着几位钦差大人逐条研究讨论讨价还价直到傍晚才完毕,几人才空着肚子参加夜宴。后面几天内,张学良又派沈阳市市长等头头们陪着张群等人在王以哲部队的严密保护下参观了沈阳的的数处名胜等地方,尽量把他们伺候的舒舒服服的。但是因为安全原因,三天后南京特使团便带着张学良的最终易帜条件便开拔回京了。

  很快蒋介石便来电回复了张学良的易帜条件,对于张学良提出的条件,蒋介石很爽快地基本全部答应了,为了不使张学良为难,东北外交从此交由中央应付,同意东北“内政”仍由现职各员负责,概不更动,东北军政事宜全部交给张学良管制。重大人事,先由张学良请委,然后由中央任命。更让张学良喜悦的是蒋介石还极其厚道地答应每月允拨军饷1000万元给奉军。这个消息传到奉军各阶官兵耳中,顿时赞成易帜的更加多了,大大增加了奉军对中央的好感和凝心力。至于易帜具体日期则定为了10月10日,这一天也是中华民国国庆节。随后蒋介石还邀请张学良于10月12日前往南京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