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五章这主意不错





  第十五章这主意不错

  江辰一下子愣住,“少宁叔?您怎么在这儿?”

  赵零夏一眼就认出了对面的人,正是父亲帮着扯电的那个孙家的小儿子,也是他强行给继母塞了二百块钱,说要负责父亲的丧事。

  心里有一瞬间的沉痛,但也跟着叫了一声。

  “这是我对象家啊。”孙少宁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这两个孩子。

  江辰瞪了下眼睛,才道:“可真是太巧了,我知道少宁叔处对象了,只是一直没见过,没想到竟然是周月姐。”

  周月也没想到他们认识,孙少宁笑着给她解释,“这两个孩子是我同村的。”

  “哎呀,居然这么巧,快都别在门口站着了,赶紧进屋说话。”周月忙招呼他们一起进屋。

  县城里的房子自然不像农村一样可以随便盖,所以周家的房子并不大,东边的大屋子既是堂屋也是窦大娘夫妇的房间。

  里边一铺大炕,炕上坐着一个四十多岁长相憨厚的男人,是窦大娘的丈夫周元山,炕边上还立着一副拐杖,显然是他用的。

  江辰和赵零夏跟周大伯打了声招呼就在靠着墙边的两个椅子上坐下来了。

  “你们怎么认识?”孙少宁好奇的问。

  赵零夏把自己去农贸市场卖辣椒酱借了窦大娘的地方,又跟她合伙订塑料袋的事情都说了。

  孙少宁又问了什么样的辣椒酱,然后赞许的看着赵零夏。

  “嗯,这主意不错,咱们东骨山上别的不多,就辣椒多。现在虽然分产到户,但地里的产量就那些,想要靠种地养活一家人确实不容易。guo家正在逐步推进市场经济,鼓励农民自主经营,相信只要勤劳肯干,一定能赚钱。”

  赵零夏从前没跟孙少宁接触过,只知道他是去年退伍回来的。

  即便前世搬去二叔家离孙家并不远,但因为父亲的事她对孙家也有怨言,所以更是见面连招呼都不打一个。

  如今听了孙少宁的话,惊异的发现他还真有点本事。

  可不就是这样,随着计划经济的取消,市场经济大爆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都发了,这也是她坚定自己一定能挣钱的原因。

  只是这个时候认识上去的人并不多,大家还沉浸在前两年打击投机倒把的余威中。

  孙少宁是给周家送家里新下来的一些青菜的,周家在县城没有地,虽然农贸市场买菜很方便,但能省的钱自然不会浪费。

  赵零夏以为他会留在周家跟周月多呆一会儿,说了一会儿话就提出要走。

  却没想到孙少宁也站了起来,“地里的菜不少都生虫子了,我也得赶在太阳落山前回去打药,你们两个就坐我车一起回去吧。”

  周元山父女原本是想留他们在这吃晚饭的,听他这么说也不敢耽搁。

  周元山还让周月去柜子里拿了一瓶白酒出来,“这是前些日子周峰同事来串门时给我带的,你知道我不喝酒,这个就给你爹拿回去喝吧。”

  孙少宁客气了两句就收了,几人跟周元山道别后一起出了院子。

  周月送他们出来后又跑回去,很快就拿了个草编的凉帽出来递给孙少宁,“下回再来就别赶在中午,这天太热了,容易中暑。”

  孙少宁笑着接过来,“行了,你也晒,快回屋去吧。”

  江辰远远看着,低声对赵零夏说:“少宁叔和周月姐还真般配。”

  赵零夏抿了抿嘴,哥哥这叫法怎么这么别扭?

  “少宁叔,你跟周月姐怎么认识的啊?”路上,江辰好奇的问。

  “别人介绍的,周月的表姐在塑料厂上班,我去塑料厂订塑料膜时认识的。”

  孙少宁扬着鞭子一边赶车一边跟江辰说话。

  这个赵零夏知道,孙少宁确实是比较有头脑的人。

  虽然因为执行任务受伤断了三根手指才退伍的,但回来不过一年,就已经把村东头的一大片荒地都承包下来,扣上塑料膜种起了蔬菜。

  当时村里人都觉得新奇,不知道为什么要给菜上盖一层塑料,直到孙家第一批蔬菜比别人家的早成熟了半个多月,大家才知道塑料膜的用途。

  前世她不懂这些,现在的才明白孙少宁的超前思想,要知道这扣膜蔬菜在后世可是很广泛的,只是现在大家都不知道罢了。

  “是窦大娘那个侄女吧,我们的塑料袋就是窦大娘在她那里给订的。”赵零夏接了一句。

  “嗯。”孙少宁点头。

  “当时我去塑料厂订塑料膜,大家都说我傻,瞎折腾,就她看好我。”

  赵零夏知道,现在肯定没人这么说了,毕竟人家给家里折腾出一个驴车,又折腾出了个新房子。

  想到孙家的新房子,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