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酒肆小当家第2节(1 / 2)





  无独有偶,姐妹同时“丧夫”,丁女士只能变卖家产把窟窿都填满,搬来此处蜗居,生活水平一夜回到从良前。

  若说夜女士是牛脾气,那么丁女士就是暴脾气,天雷勾地火,动不动就发生宇宙级别的碰撞。不过,习惯就好,习惯就好。

  而坐在皎然旁边这位石敬泽大朋友,一个月前,还过着飞鹰走狗的逍遥日子,整一个纨绔子弟,但丁女士本来就是暴脾气,丈夫抛妻弃子,看到和丈夫愈来愈像的崽子,有一日火上心头,掀了整张桌案,拿起锅碗瓢盆就往石敬泽身上砸去。

  估计是痛着了,也是吓着了,石敬泽大朋友痛定思痛,立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先考入太学,再考个进士给老娘长长脸。

  从那时开始,石敬泽便一改个人风格,从小蜜蜂变成读书虫,美名曰言行要合一,皎然默默为他批注“此乃做戏要做全套也。”

  --------------------

  作者有话要说:

  第2章 第二回

  这间小小四合院住的是她们的养母,夜凌音和丁旖绰无父无母,好在姿色过人,很争气地在盛京娱乐圈混出头,又抓住机遇摇身一变,从被殖民者变成小小资本家,完成阶级的直接跨越,成了后起之秀奋斗的标杆。

  然鹅,一个遇人不淑,一个识人不清,如今姐妹双双回来啃老,甚是悲催。

  说曹操曹操到。一位穿酱红地袍子的老太太揭开门帘走了进来,老太太团团面孔,慈祥又和蔼。人上了年纪,一胖就显得慈祥,更别提本就长着圆月脸的人,简直就像佛祖本尊。

  皎然笑着对她福了福,道了句,“白师太,阿弥陀佛。”

  这位就是夜大娘和丁二娘的养母,白师太,亲不隔辈,也算是皎然正儿八经的老祖宗。白师太酒肉不戒,但是信佛,日日以佛门中人自居,却不喜欢佛家称号,硬要别人喊一声师太。皎然很是支持她这种堂而皇之的中年叛逆与不羁。

  白师太身旁跟着一位粉团团,白胖胖的小沙弥,名曰白子皓。

  他是白师太三年前在城郊庵堂外捡到的有缘人,刚捡回来时,白子皓枯黄消瘦得没眼看,得亏跟了这么一个爱吃肉的师太,才能养得像个圆球。

  皓哥儿在白师太身边养着,所以就按照白师太的审美打扮,至今仍是小秃驴一个。

  “姐姐,姐姐。”皎然很对皓哥儿的胃口,扯着衣襟,挣扎着小短腿想往她身上爬。不过最终还是没爬上去,因为白师太哼了一声。

  皓哥儿立刻乖乖地站好,拿着刚练习的字帖给皎然看。

  皎然对于这个时代孩子的学前教育深表同情,毛笔书法可比硬笔书法难多了,她很想送上一套庞中华素材聊表安慰。

  几个字连写带画,远看歪歪曲曲,近看曲曲歪歪,是画得比写得好的水平。但不论纸上如何,最后墨水都会跑到他身上脸上。

  皎然对皓哥儿也是没脾气,闭着眼睛先夸了起来,拿手去给皓哥儿擦小脸蛋,小脸粉嘟嘟的,于是擦着擦着却越均匀了,一旁的石敬泽忍不住“噗”地一声笑了出来。

  这时院里的李妈妈端着碗盏,夜大娘和丁二娘端着冷食进来,招呼开饭。之所以不喊丁旖绰“小娘”,一方面这两个字不是很好听,意味不明容易有歧义,比如别人会说“你是小娘养的”,另一方面是,夜凌音女士抗议自己有被内涵到。

  寒食节禁烟火,只吃冷食。皎然昨日和李妈妈准备吃食,捏了蛇盘兔,寓意“必定富”,还做了枣饼、面燕、细稞十余种供品,一个个小巧可爱,饱满圆滚,可惜只能远看,不能入口。

  吃的是寒食粥、青精饭,配之新出的春酒,这一日也就权当清肠养生。

  市井人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讲究,白宅的饭桌向来热闹。两位阿娘想借此放弃来客酒家,“来客酒家”是石敬泽他爹石青的产业,属私营酒户,旁边就是丁二娘的来客茶馆。

  皎然很不靠谱地揣测,丁二娘有点眼不见为净的意思,不然常看常打脸啊。

  这一个月以来,双方辩友围绕这个酒肆存续与否的话题友好讨论了无数次。

  “阿然既然想要留下这间铺子,为何却将作婢作仆遣散了?”丁二娘虽然开茶馆,却很少亲自煮茶,多是仆妇在打理,她只管清点银子,所以不太懂皎然打的什么算盘。

  “我们酒肆不大,自酿酒销路不佳,从公库拿酒又有庸力运酒兼搬运,用不上这么多闲人。”言及此处,皎然流出一丝坚定。

  “便是如此,也该留下一两个来呀。”夜氏语调平平,她和丁氏一样,都觉得这是吃力不讨好。

  皎然知道她们虽出身贫穷,但过惯几十年的富裕日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看小钱都不像钱,她慢慢算了一笔账:“酒工一日工食钱250文,听着不多,但二娘的茶肆仆一日也才40文,我们院里有时请来浣濯、扫除的妇女杂工,一日也才不到百钱。坊里五位酒工,一日统共要花去一贯多钱,算下来一月便是三十八两银子。那些人都干坐着等吃饭,烂虫蛀虫还是早走的好,以后要人再请便是了。”1

  夜凌音神出半晌,挥了挥手道,“既是如此,却不如关了算了,你二娘说得不假。”

  既没有自主品牌,又自我萎缩,前景不太明朗,可皎然确是一片看好。

  皎然微笑道:“俗话说‘若要富,守定行在卖酒醋。’酒肆的位置不差,人流就是钱流,三流的酒户也比得过一流的茶肆,再者我们每年在曲院有定额酒曲,可以自主酿酒,虽说量少,但也是多少拍户眼红的。往大了去是成气候,往小了保不齐也是衣食无忧。”

  闻言,丁氏和夜氏对视了几眼,端起酒盏默不作声喝了一口。

  皎然缓了缓继续道,“阿娘好不容易倾家荡产填了空缺,总不能一直吃老本,能吃到几时。”

  这下可是打蛇打在七寸上。石敬泽上学堂念书处处费钱,夜氏作为息影多年的昔日顶流,也不好抛头露面,要是遇上粉丝认主要来叙叙旧就尴尬了,丁氏刚刚给负心汉填了窟窿,私房钱也不多。

  眼见胜利在望,皎然决定加一把火,略微提高声音:“我知道阿娘是心疼阿然,但阿然不觉得这有什么苦的,阿娘养育我长大,我自然是要让阿娘安稳到老,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安安稳稳。况且我们只是暂时遇困,想想西汉时,苏武被扣在匈奴,到北海牧羊,卧冰吞雪数日不死,熬了十九年方才回到长安。与前人相比,咱们家这算不得艰辛呢?娘亲待我好,让我衣食无忧,二娘也待我如亲闺女,总不能让二娘还去献茶,让大娘去献艺。阿然一点也不觉得难,真的。”

  两位娘眼泛珠光,皎然暗自雀跃,海拔最低最没有气势的皓哥儿不乐意了,放开小手的鸡翅膀满嘴油光:“还有我呢我呢!我待然姐姐也很好的!”可不是,每回得了龙须糖都给她舔一口呢,皓哥儿嘟着嘴表示不满。

  皎然点了点皓哥儿的额头,“好好好,皓哥儿最好了。”把这个肉团抱到自己腿上,皓哥儿得意地看了石敬泽一眼。石敬泽回以“君子不和小人计较”的眼神,默默吃饭。

  白师太看着一桌子的人,笑得欢畅,“阿弥陀佛,阿然所言极是,心是一方砚,眼是一片天。你们俩如今有的多,看的倒变窄了。孩子长大,该听听小的,别端着大人的架子了。”

  皎然合掌叹息凑趣道:“我们院不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大家都是佛门中人,众生皆平等,阿弥陀佛。”

  两位娘被皎然逗得破涕为笑,纵容又无奈地瞪了她一眼,白师太笑得愈发开朗,却啐了一声,“你这小丫头,倒是长进了,编排起你祖宗。”饭桌上自又是一番欢声笑语。

  保卫家业的游击战经过一个月的长征,终于落下胜利的帷幕。

  既决定了要加入酒业市场,皎然便马不停蹄,真枪实干地落实了起来。

  理论知识她是具备的,长久的耳濡目染,加上前世的知识储备,但实践经验稍欠,第一步便是要实地考察。

  次日便是清明,这日,盛京城一反昨日的阴雨天,暖阳高照,春风和煦,市民踏青的踏青,祭祖的祭祖,赏花的赏花,斗草的斗草,好不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