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六十八章 安置(2 / 2)

这里的房价很贵,而且汴梁人轻易不会变卖。要知道,在这座城市里,有房子也就意味着生活的保障。有宋以来,人口流动频繁,特别是伴随着商业繁荣,科举兴盛,也使得汴梁城一跃成为今世人口最多的城市。买不得房子,买不起房子,也就孕育出另一个行业,便是租赁。宋代的房屋租赁,其规模和程度都非前朝可比。

既然是租赁房屋,也就有好有坏,有贵有贱。

在汴梁城,有一个店宅务的部门,是由朝廷把控,对外以低价租赁房屋,类似于后世的公租房。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天圣三年,开封府收取年租134629贯,租赁业之发达可见一斑。

店宅务,又名楼店务,所辖房屋共计26000多间,根据其房屋的好坏,贵则月租一两贯的有,便宜的月租一两百文的也有,平均下来,一间房舍月租大约在450文

听上去很便宜,但是并不容易租到。

这么便宜的房舍,早就有人排着队租赁,若没有些手段,哪怕是等一辈子都困难。

高余也是到了汴梁后,才知道这些情况。

“都头,你家一共多少人?”

“算上浑家,一共五口人。”

“很好,那我就知道了……你先在这里住下,有什么急事,可以去大相国寺的菜园子,找一位智深长老,他会设法和我联系。等房子有了消息,你一家先搬过去。”

说着话,高余就逃出几张钱引,共计二百贯,放在常小六手中。

钱引,在外乡一贯折合18文,在汴梁情况好一些,一贯大约在二十文。二百贯,也就是四贯钱。

“衙内,使不得!”

“有甚使不得,你来投奔我,我便不能不管。

这老李家店虽说便宜,可也是以汴梁而言。你虽说有些积蓄,可是在汴梁这城市……坐吃山空终归不成,先拿去使用。等房子找好,就安顿下来,然后等我消息。”

“衙内如此仁义,小底……”

常小六眼睛红了,颤声道:“若衙内为难,便是入了军籍也无妨。”

“再说,再说,那不过是备用之法,你就等着吧。”

说实话,常小六的确是有些囊中羞涩了。

他从须城过来,拖家带口,一路少不得要使钱。而到了汴梁之后,这老李家店,一日也要五六十文钱,加上每日吃食,钱就如同流水一般花销,让他心里颇有些恐惧。

有了高余这资助,他这心里也算是有了底气。

四贯钱不算多,却代表着高余的态度。这也说明,高余绝不会对他一家,不闻不问。

“好了,天已不早,我和大壮去土市转转,便要准备回去了。

你这两日,先静下心来,等我消息……对了,莫要担心钱两,若有难处便与我知晓。”

“小底,省得。”

高余和常小六又说了两句,便起身告辞。

他说的土市,就是堤岸上的那个简陋集市。

这也是汴梁的特色,每到晚上,莫说这堤岸上,便是御街两侧,都摆满了摊贩……

朝廷一开始也进行了官制,但后来发现,用处不大。

没办法,只好在御街两侧做了两道长廊,也就是你摆摊可以,但是不能侵占御街的道路。

为此,在沿河之所,还增设军铺,加强治安。

土市的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

那些货物,有新有旧,价格大都不是很高。当然,其中也不泛一些珍稀物品,却要看你有没有那个财运和眼界。总之,闲来无事的时候,就连朝廷的官员也会跑来闲逛。如果运气好,得了一件好物品,在同僚之间炫耀一番,也是人生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