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末世列车[无限流]第152节(1 / 2)





  “安倍晴明”不敢大意,忽然大喝一声露出原形:这是个身披铠甲的高大男子,长长的红鼻子格外醒目,腰间悬着长刀和一把团扇,背后生着两只漆黑坚硬的翅膀,脚踏旧式木屐。

  果然是大天狗!传说中的三大上位妖王之一,世间见过他的人寥寥无几,天皇等人也是从画像上认识他的,此时倒吸一口冷气。

  大天狗却很迷惑地打量面前敌人,忽然皱紧眉头:“是蓬莱派那帮人搞的鬼,你吃了他们的丹药?”

  安倍晴明认真地点点头。“你的鼻子比我还灵,早就闻出来了?你忌惮两只神龙和蓬莱派御使的灵鬼,明明偷听到他们背负任务,又得保住我的性命却迟迟不敢下手,只好先带着他们觐见陛下解除疑心,又把他们困在钢牙岭昔日封魔石洞中,打算瞒着九尾狐,过了今夜再去取药。哼哼,也算用心良苦。”

  他张口吐出一个巴掌大小的瓷瓶抛了抛:“你只嗅出来这丹药对妖怪大有裨益,却不知道来历,否则早就耐不住了。”

  大天狗居然浅浅一揖,“倒要请教。”

  安倍晴明想了想,大大方方说:“丹药叫做守元丹,配方中有一味昆仑山西王母的瑶池灵芝,还有一味东海龙宫的寒幽草。”

  大天狗恨的咬牙切齿:“我呸!此等灵药尘世早已绝种,只有仙界尚有一二,你连见都没见过,如何敢吹牛皮?”

  安倍晴明哈哈大笑,将瓷瓶吞入腹中:“你孤陋寡闻,不足为奇;天狐族历代传承,倒是识得的。若非如此,我早就伤重难起,哪里还能到此处与你对敌?”

  大天狗阴阴冷笑,身后翅膀拍动,慢慢升到空中:“灵药再好对你也无用,终究落入我手中。九尾狐转瞬即至,安倍杂种,你今晚就留在此处,眼瞧着平安京改朝换代,被我们翻个底朝天。”

  与此同时,三等座众人也正拼命。

  薛鸿文的守护神正围绕众人高速奔跑,夜色中只见它化成重重纯银光影映亮樱花庭院。这是所有守护神都能施展的防守状态,专门应付以少敌多的场面。

  一位只有独眼、身披袈裟、浑身冒着黑气的妖怪站在庭院里,不停试图把腐烂发臭的脚掌踏入防护圈里。薛鸿文和另一名乘客手持木棒连挥带打,起初还有效果,木棒却慢慢沾染蛛网般的阴霾,沾到肌肤就犹如火烧,两人连忙远远丢开。

  “md,有毒。”“是阴气!”这种妖怪最难对付,说是物理类型的怪兽,他带着阴毒尸气;说是阴魂野鬼,他还长着躯壳,真令人头疼。

  连劈带砍又踢又打,几个男人好不容易合力将独眼妖怪砍死,庭院里清净不少,赶紧检查加固门窗。众人原本想留在安倍府邸,和一等座两队商量之后却改了主意:那里确实戒备森严,可安倍晴明名头也太大了些,城破之后必然成了靶子;与其被诸多妖怪围攻,还不如留在毫不起眼的樱花别院。

  今晚会有很多妖怪?全副武装的姜杏这么想着,握着芥川虎手掌缩在守护神化成的圆圈中心。小妖怪原本很是惧怕守护神,签订契约(答应跟姜杏走)之后便好过许多,抱着糯米糕和红豆饼不停往嘴里塞。突然它跳起身朝着天空尖叫,“有妖怪!”

  好像它自己不是妖怪一样姜杏刚想笑,就被视野中越来越清晰的妖怪吓呆了:那是只飞头蛮,像只鸟一样在天空盘旋,长长脖颈末端连接着女人脑袋,脚爪还提着半只没啃完的人胳膊。

  它用审视的目光注视着被银白守护神护在中间的十几位乘客,大概觉得这些猎物血肉可比手里火柴棍好吃多了,于是松开脚爪,飞在半空把长长脖颈凌空伸到包围圈中心。

  几个男人挥舞刀剑斩长长脖颈,飞头蛮忽然一张口喷出乌黑烟雾,周围乘客们顿时手酸骨软跌倒在地,眼睁睁看着它叼起个新人飞走了。那新人长长惨呼,被扯在空中开膛破肚,内脏血淋淋流了满地。

  飞头蛮吃的心满意足,不多时便抛开残骸再次避开守护神光壁把长长头颈伸进来,东张西望拿不定主意选哪个呢?中心那个女生鲜嫩水灵像个红苹果,吃起来口感一定不错,于是它张大染满鲜血的嘴巴一只矮矮的、满头红发的小妖怪突然青蛙般高高跳起恶狠狠咬在它脖颈上,牙齿还挺厉害,疼得飞头蛮本能地飞到高空。

  “别吃!”芥川虎挥舞着小拳头,伸着尖尖鸟嘴示威:“不许吃姜杏!”

  与此同时,柏寒正心不在焉地听鬼故事,同时警惕地打量四周:清凉殿门窗都紧紧关闭,不大的殿堂被烛火映得绿幽幽,瞧着暂时没有古怪。

  此刻讲故事的是周丹宁,有点结结巴巴,别人恨不得帮他捋直舌头。“后来水,水,水塘里头真的冒出来一截人骨头,还带着血,就,就,就跟我哥哥梦里见到的一样。吓得他赶紧报警,警察开,开始还不信,以为他是蒙事的,后来连报了好几次,又叫着我们把,把水塘给刨开了....”

  其实“百物语”这招鬼游戏原本有个原则,参加游戏的人所讲述的故事必须是亲身经历过的才行;可众人毕竟不是灵异体质,又没有里的阴阳眼,进入蓬莱接触灵异任务之前都是唯物主义者,哪里讲得出和自己有关的十几个鬼故事?

  好在众人早早分析,蓬莱给两队“百物语”任务难点在于“如何进入皇宫清凉殿”和“对付被召集过来的百鬼”,至于过程应该没有那么严格,各自十个故事早就编好了。

  随着周丹宁吹灭一根蜡烛,退回自己蒲团咕嘟嘟喝水;金丝眼镜走上前去,开口便是“我和几个朋友去郊区旅游,路上遇到暴雨,深夜才开到定好的度假村。平常工作太忙,特意选的很偏僻的地方想好好休息几天,整座小区都没什么人。我一进房间,发现床头正对着一面穿衣镜,觉得很别扭,想请老板换一间,出门才发现老板已经走了,只好将就住下。”

  这是很有名的笔仙鬼故事,还是柏寒友情提供的,刚才老胡丁一讲的什么“人皮灯笼”“330公交车”索性就是经历过的灵异任务。看看手表已经深夜十一点,桌上却还有一小半蜡烛静静燃烧,柏寒瞧瞧身畔沈百福,后者神情镇定,不时摸摸受伤的腿,她也慢慢定下心来。

  只听金丝眼镜不紧不慢说:“窗外总有猫叫,找了半天却看不到什么流浪猫。我们几个人吃了带来的面包,煮了几袋方便面,想找点事情坐,可惜忘了带麻将。本来想打扑克,数了半天却少了一张牌,也玩不成了。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玩笔仙。”

  作者有话要说:  那个,安倍睛明半人半妖的状态,和《幽游白书》里的藏马妖狐状态一模一样啊啊啊

  第214章 百鬼夜行十一

  2017年12月24日

  临近午夜, 清凉殿中还燃烧着的蜡烛越来越少,长长短短的蜡烛像一具具残骸僵立桌案之上。

  “我一看, 赶紧报警。”泰拳好手干巴巴描述着, “还以为事情就这么了了,还带着我哥们去庙里烧香忏悔,捐了不少香火钱。”

  他讲的故事其实是一部很老的泰国恐怖片,叫做《鬼影》, 没后来流行的《招魂》之类有名,颇有新意的结尾却也吓倒一票观众,柏寒印象很深。

  “最后你们猜怎么着?我哥们说脖子还疼, 连北京协和**都去了,啥用都没有。”他煞有其事地朝着自己脖子比划, 好像要砍头似的。“有一天我到他家串门, 吃完饭到阳台抽烟。偶然一回头,从玻璃倒影里看见一个长头发女的骑在我哥们脖子上原来她人早死了, 鬼魂却一直舍不得走。”

  说完最后这句话, 他弯腰小心翼翼吹灭仅剩两根蜡烛中的一根, 退到自己的蒲团上。

  按照众人排好的顺序,下一个应该是葛毅,他却没动地方,看着柏寒走到桌子旁边按照“百物语”的游戏规则,最后一个故事必须由第一个开始的玩家讲述,正式做个了结。

  “我有一个表弟,工作是报社记者。有一天他来找我帮忙, 说他和四个朋友出去旅游,晚上没事做玩起了‘招魂’。”最后一个故事柏寒决定留给经典电影《山村老尸》,饶是阅恐怖片无数,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是和室友张彦吓得不轻。“我表弟有阴阳眼,有时候能看到不干净的东西。他从来不敢玩什么鬼游戏,可也没拦住那四位朋友,眼瞧着他们割破手指滴进水里挨个喝了一口,又点燃尸油香,开始招魂。”

  “我表弟旁边待着,忽然看见卫生间门口冒出个鬼影,赶紧喊那四个人停下。可惜晚了,其中一个人叫小明,上洗手间的时候大叫有鬼,吓得什么似的跑出来。我表弟带着人进厕所查看,却发现小明居然死在厕所里,出来看发现客厅那个小明也在,都吓得半死,又进厕所发现里面那个小明不见了。”

  尽管对情节了如指掌,如今也算见过大场面的人了,电影中那些恐怖场面依然令柏寒打个冷战。糟糕,不能讲这么细,没时间了,她这么告诉自己,尽量简单粗暴的讲到结局:“后来我表弟在水底亲眼看见自己的魂魄被楚人美带走了,当时我的脸也变成女鬼了,但是我朋友镇宇哥鼓起勇气抱住我不放。可能这点把楚人美感动了,我和镇宇哥都活下来了。我的故事讲完了。”

  她走上前去,噗的吹灭最后一根蜡烛。

  有什么事情发生吗?随后几分钟,柏寒警惕地握着短剑站到大黑狗身边,轻轻抚摸手腕上的墨绿念珠;胸前挂着御守的沈百福也东张西望。

  黑黝黝的清凉殿内部毫无异状,只有银白月光透过窗纸洒在地面,守护石狮纹丝不动,没有什么想象中的鬼怪冒出来。八人面面相觑,葛毅和泰拳好手推开殿门窗户查看,殿外白沙铺就的地面干净整洁,绽放着花苞的树木随风摇摆,绿竹婆娑起舞,小小水潭中大红锦鲤不时吐着泡泡,头顶月朗星稀,和普通的冬日深夜没什么两样。

  “有动静吗?”“这tm什么玩意儿啊?”八人互相查看车票,任务第二条“于2017年12月24日日落之后,在京都皇宫清凉殿完成“百物语”游戏”毫无变化,令人提心吊胆:折腾这么半天,到底成功没有?

  金丝眼镜和老胡周丹宁走出殿外查看,柏寒则绕着清凉殿打转,不时仰头查看殿顶。这座古意盎然的刺柏木建筑并不算大,几分钟就可以绕上一圈,清凉殿,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清心寡欲还是夏天很清凉?满心盼望冒出个鬼魂妖怪的柏寒胡乱琢磨着,一阵冷风吹过便下意识打个寒颤:果然怪清凉的。

  起风了。殿外陡然狂风大作,顺着敞开的门窗横冲直撞吹进来,吹得柏寒睁不开眼睛,连忙背转身去。金丝眼镜的喊声传进来:“上头,上头!”

  是天空?柏寒顶着狂风疾步冲出殿外,立刻发现头顶完全被厚厚乌云遮满了,还有越来越多的云彩聚集而来;遮天蔽日的乌云隐隐形成个大大漩涡随着狂风自行流转,其间电闪雷鸣,漏斗般的漩涡底部遥遥对准自己栖身的清凉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