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3节(1 / 2)





  她在帐外声嘶力竭的劝谏中,仔细查看他的衣冠,仿佛并不知危险。

  “为何不拦我?”他低头问她。

  “当初去武陵郡,你也被军师拦过,还是去了。谁都拦不住。”她听那对兄弟说过。

  他是重情义的人,对妹妹如此,对兄弟自然如此。

  “你重情义,只有去了,做过了断,明日才能放手一搏。我们才能胜,”她想想,又说,“就算站在大义上,今夜你死了,明日两军对阵,哀兵必胜,我们也赢定了。”

  她把他的衣袖理好。

  “这些年读了不少书?”他没想到她还懂哀兵必胜。

  “兵书我都读过,还有战事记载,都通读过,古战事的布阵图也会画。”不能见面的日子,她将幼时他提过的兵书,一一熟读,有时听到捷报,听邻里说战事,会和表哥们纸上谈兵,从听旁人说战事,到剖析战事给旁人。

  “包括牧野之战。”她说。

  幼时不懂,硬要哥哥改“牧野”为“牧也”,长大读了书,发现改掉极可惜。

  武王牧野,实抚天下。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一战,自此周王朝建立,如此的表字,正配得上他。

  “那时不让你改就好了。”她自责,仿佛改了他的运数。

  “改便改了,”他说,“不重要。”

  帐外劝谏不休,账内,他们却在说无关紧要的话。

  “不怕我死?”他笑。

  “怕,”她也笑,“所以要早些回来,见不到你,我会睡不着。”

  他颔首,错身而过,步出大帐。

  帐外的军师和众将拥上来,全部杂音都被帐篷挡在外。她已经膝盖发软,手扶到屏风上,险些将屏风推倒……

  冷静都是假的,她不是没读过鸿门宴。但她更懂,为将者,威望最重。门外有那么多心腹阻拦,若连妹妹都质疑他,一个车骑将军的威望何在?

  任何人不信他的决断,她都不会。他要上刀山,她都会笑着送。

  ☆、第三十九章 砂下见名刃(3)

  沈策和二师兄张鹤的感情极深。

  这师兄是位儒将,擅抚琴,德行高洁,因而招妒。因一半吐谷浑血统,授人以柄,在北境受辱。那年沈策刚从军,心中难过,却碍于敌国对立,一封信也去不得。投奔吐谷浑之后,张鹤因武艺超群,极受重用,很快封王,而且是比肩太子地位的左贤王。

  可惜张鹤家人亲眷早被斩杀,哪怕封王,也是孤身一人。

  于沈策而言,北境是敌,西面也是敌,无论在哪,兄弟俩都注定有一场生死战。

  宴席在一弯河旁,以布帐围三面,抬眼能望苍穹。

  沈策到时,吐谷浑众将望过来,竟坐了百人。他坦然落座,和师兄相视而笑。两人不提战事,仅说闲话:“当年师弟父亲离世,要回去照顾母亲和妹妹,才离开师门。听闻你这个妹妹,现在就在军营当中?”

  “明日一战,你若败了,”张鹤郑重问,“是否要为兄替你照料她?”

  在月色里,他摇头:“家妹性烈,不必劳烦师兄。”

  师兄弟两人推杯换盏,刚过一巡,张鹤眼已经泛红,以不胜酒力为由,让沈策早早离去。越是情深,越是言浅,今生兄弟缘已尽,再无话能说,余下的都交给明日战场。

  沈策走时,身后人叫了声:“牧也。”

  他驻足。

  “若我败了,将我的尸身,送回北境。”

  ***

  昭昭无法安心在帐篷内等着,迎出去等哥哥。

  夜里巡逻走动的兵卒在火把前走动,影子从昭昭面前一个个掠过。她等得心焦。

  过去昭昭总想,那些以少胜多,以几万兵卒击退几十万大军的战事是如何做到的?于兵书中懂得,那些战事从不是杀到最后一人。能运兵得当的统帅,打到敌军死伤七成以上,敌军必然溃散,此战就赢了。

  是以,兵卒是棋子,将帅是布棋之人。

  而今夜,南境的布棋之人还未归……

  沈策临走前,早拟定布阵图。

  兵卒开始离开军营,前去布阵。步兵先行,骑兵在列队领自己的马匹。在她眼前,这些全是一丛丛黑影。

  “将军回来了!”有人在她耳边说。

  哥哥的影子翻身下马,鞭子扔给一旁的人,大步走向她。

  她刚一笑,沈策的手搭在她肩上,突然重量压下来,二十多岁的男人,多年行军练就的健硕身躯,在此时虚弱的脚下无根。

  “帐篷还有多远……”他沉声问,问几步外的那对同胞兄弟,他撑到下马已是不易,看不清远近景物,微阖上眼,压抑着呼吸。

  不远处就是列队出营的兵卒,不能声张,动摇战前的军心。

  两个同胞兄弟想上前扶,被沈策低声喝止,他做出一副醉态,搂住昭昭。在伤口的剧痛,毒药噬身的幻觉里,克制着,“……不要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