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节(1 / 2)





  林大雄的二儿子林海和林康同年同月出生,只是林康早出生了几天,在三房的子孙里排行老四。和林涛不同,林海喜欢摆弄木头活儿,平日里在镇上的木匠铺当学徒,现下因为到了农忙时节,镇上的木匠家里没有田地,所以也用不着徒弟还给帮忙,便给林海放了假。

  林慧娘到林大雄家的时候,林海没出去,正在家里给刚出生不久的儿子洗尿布。

  见到林慧娘,林海笑着问道:“大丫头,你这会儿怎么过来了?”

  “是这样,四哥,我想找你帮我做个架子。”林慧娘把自己印象里石碌的架子跟林海描述了一遍,又说了自己要做这东西的目的,最后道:“四哥,你有时间就帮我做出来,我准备明天去县里买头牛回来。”

  听了林慧娘的话,林海兴致勃勃地说道:“大丫头你放心,我这就去给你做!等你弄好了,我一定要叫上我一起去场上啊!”

  林慧娘笑着点点头,又给林海塞了二两银子,就小跑着离开了。

  她回到家,赵氏、钱氏和林丽娘都在用老法子给麦穗进行脱粒,见她回来,赵氏随口问了句,林慧娘抓起一把麦子一边给麦穗脱粒,一边跟赵氏说自己的计划:“娘,我明天要去趟县里,买头牛回来。没有辆车,实在是太不方便了。”

  赵氏并没有拒绝,因为这段时间家里也小攒了一笔银子了,而正像林慧娘所说的那样,农户家里,没有辆车子实在是不方便,她点头道:“明天我跟你一起去,省得你再买头老牛病牛回来。”

  “不至于吧。”林慧娘道。

  大禹朝的耕牛买卖,是由官府管理的,牛市常驻差役,而在耕牛买卖方面的律法也制订的颇为完善。若是卖家特意将病牛以次充好,是会受到惩罚的,具体惩罚视情况而定。

  想到这一点,赵氏却还是有些不放心,“我跟你一起去,你又不会看牛好不好。”

  赵氏坚持,林慧娘便也没执意要自己去,毕竟,市场规范是还不错,但她不会看牛的健康状况也是真的,赵氏比她年长这么多,总不至于和她一样。

  ------题外话------

  今天的问题:阿慧要怎么推广石碌?

  这个问题的答案暂时不会更新到,所以这个题目是开放型题目,只要言之有理都会奖励15币

  一个多小时后,阿牛就在挤在硬座上艰难地度过十几个小时,看在阿牛这么辛苦的份儿上,来个收藏评论呗?

  第四二章 应用(pk最后一天加更求支持)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赵氏安排了家里几人上午要做的事情,便和林慧娘一起去了县里。

  这次林康也跟着去了。

  一来,是林家没有车,母女两人若是步行去县里,太耽误时间,二来则是林康昨天听林慧娘说了要做个方便脱粒的工具,很是好奇,虽然知道母女两个先去县里买牛,但他知道两人买了牛便直接去采石场了,他怕影响到自己第一个看到这新鲜工具的真面目。

  这段时间,两家的往来越来越多,关系也越来越更好,因此,赵氏便没拒绝林康,母女两个上了驴车,由林康赶着车一起往县里去了。

  牛市在县城西坊,虽说是在县里,但实则已经是在郊外了。毕竟牛是要拉屎撒尿的,牛多了,味道也大,若是邻着民居,这味道便会影响到居民。

  与牛市挨着的,是驴子、骡子、羊这些相较牛要便宜一些的家畜,因此还没看到走近,便远远地闻到了尿骚味。

  因为是来买牛的,所以三人目的明确,直接到了牛市旁边停下。

  一头头黄牛被拴在柱子旁,赵氏作为三人中最有经验的一个,很快便挑中了一头刚成年的公牛,花了十四两银子买下牛,又去旁边的衙役处做好登记,便赶着牛离开了牛市。

  出了县城,他们便赶着牛直奔采石场。

  林慧娘昨天挑好的那块石头已经打好了洞,她付了余款,在采石场工人的帮助下给石头穿了条绳子,便拉着回了大林村。

  回到大林村,林慧娘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去了林大雄家。

  昨天她拜托了四堂哥林海来帮自己做一副拉石碌的架子,林大海当时也说今天就可以用,他们去了县城又折回来,这一上午也已经过去了大半时间,所以林慧娘便来看看架子好了没有。

  林海一上午就在家里等着林慧娘,这会儿林慧娘来了,他第一眼看到的却是那头大黄牛。

  “二婶,这就是你们买的牛?一看就是头好牛啊!”林海说着,忍不住走向黄牛,还伸出手去轻轻地抚摸着牛的脖子。

  “是啊,这有头牛,家里能方便不少。海你们家什么时候要用,直接来跟二婶说就行。”赵氏笑道。大伯林大雄家虽然比较富裕,但却没有买牲口来用。

  “四哥,架子做好了吗?”

  “做好了做好了,怎么用啊?”林海一边说着,一边带着几人去看他做好的木头架子。

  完整的架子呈“凵”字形,是可拆卸的,和林慧娘记忆里的虽然不是完全相同,却也相差不大。林慧娘让林海和林康帮着把架子扛出去,她自己则是从车上拿了准备好的绳子,指挥着林康和林海哥俩把架子卸下来,把横木从石头中心的圆洞穿进去,再把两边的木头组装上去。

  林康上手试了试,确认结实,林慧娘这才让新买的大黄牛拉上石碌试着走了走。

  石头颇重,牛一拉动,便响起了闷闷的隆隆声,林海好奇道:“大丫头,这东西真的管用吗?”

  见识过石碌的作用,林慧娘胸有成竹:“当然有用了!走,咱们现在就去试试。”

  赵氏赶着牛去了场上,林慧娘和林海林康兄弟俩则是坐上驴车,往了林家去。他们往驴车上抱了一些麦穗,拉着看热闹的钱氏母子和林丽娘姐弟俩一同去了场上。

  现下,各家各户都在忙着给麦穗脱粒,这活儿不一定非要在地里、场上,所有这会儿村子外面几乎没有人,都在自家院子里脱粒。

  林慧娘几人到了场上,把拉过来的麦穗在地上铺成一片,林慧娘便牵着牛走上麦穗,随后一圈一圈地在麦穗上走了起来,而石碌也被带动着,在麦穗上一圈一圈地轧了起来。

  赵氏几人便都脸带期待地站在旁边看着,过了好一会人,林安问道:“姐姐!什么时候好呀?”

  这个问题林慧娘心里其实也挺没底,她想了想,觉得石碌轧的会子也不算小了,麦粒应该脱下来了,便停了下来,“应该可以了,咱们先看看。”

  边上的几人便一窝蜂围了上来。

  麦秸经过石碌一遍遍的辗轧,已经变得扁平光滑,林康手里拿了一把麦秸,对光滑的手感颇有些新奇,“大丫头,这麦秸怎么滑溜溜的啊?”

  “应该是轧的吧。”林慧娘回道。

  林康的话勾起了她的一点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