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节(1 / 2)





  照理说,细娘毁了脸,这一出戏是怎么也不能让她上了。更何况这去得还是正主面前唱,这要是惹城主大人不快了,可如何是好。

  但偏偏整个戏园子能接住这出戏的,也只有细娘了。

  细娘摸摸自己的脸,掩下眼里的苦涩,但脸上的坚定却不容动摇,她倔强地看着班主道:“班主,这一出戏非我莫属,我会遮好这疤的。”

  说着她又脸露祈求,“班主,你让我去吧,我想给城主唱。”

  班主本来不想让细娘上的,毕竟她嗓子再好,这脸伤了也是大忌。

  可细娘不甘愿,硬撑着一口气,花了一晚上的时间把戏给记熟了,能张口就来,毫不出错。

  班主见她这般心下也是不忍,毕竟是跟了他这么久的人,咬咬牙班主最终还是同意了。

  细娘登台那日望看着下方懒散靠在椅背上的人,手心被汗濡湿了,她一定要好好给城主唱好这一出戏。

  台柱子就是台柱子,细娘一张口,班主就知道稳了,因为细娘的水平较往日比,又上了一个台阶。

  她本就爱及了这一出戏,加之阿青还坐在台下看着。细娘这一唱,唱的酣畅淋漓,旁边看热闹的人,个个都听得如痴如醉。

  就连阿青这个从来没看过戏的人,脸上的笑都没下去过。

  所以自古以来能流传千古的东西,那的确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小觑不得。

  阿青将细娘他们留在府衙留在了府衙,这戏一唱就是好几天,有人路过衙门都能听见里面传来的声响。

  有好这口的,甚至会准时准点蹲在靠近阿青院子的外墙下,如痴如醉地听着。

  与此同时,阿青就如同这出戏唱的那样,因应城之战威慑天下,震惊世人。而应城从前这个不起眼的北方小城彻底入了世人的眼里。

  要知自大宁建朝以来,从来都只有府官,没有城主。

  这应城遵这女人为城主是要干什么?

  明目张胆的造反?

  但京都对此毫无反应,各路势力也只能按下心思静观其变。

  阿青一人屠杀几万兵马,其凶残狠辣的手段,委实可怕了一些,让不少人惊疑不定。有人怀疑传闻是否夸大,也有人恨她恨得咬牙切齿,摔碎了好几个茶杯。

  而也正是因这一战,阿青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天下的格局。叛军因这半数的人马折在了应城,很快就陷入了混乱之中,分崩离析。

  于某一日突然消失。

  叛军造反失败,京都立刻派人收拾幕后主使。

  那北方几大豪强被抄家灭族,死无全尸。

  说来讽刺当初应城的求救信发出,迟迟不见回应,这治罪反叛都是挺快的

  而原本等着叛军攻入京都,他们好打着讨伐叛军的旗号举兵入京的诸侯们也失算了。

  谁也没想到小小的应城里还藏着这样一个人物。

  这下没人的屁股再坐得稳了。

  正因如此,在阿青还在府衙闲闲地看戏时,天下各方人马已派人悄悄前往应城。

  惯常冷清的应城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每日城门口都会排起长龙,等着入城。

  ……

  今日城门口等着入城的人只增不减,于有些别有用的人来说,传闻和亲眼看见,实实在在的两码事。

  有人曾怀疑应城那一战的真实性,认为其夸大其词了。

  但当他们真正踏入这里,在城外看着脚下深黑色的泥土寸草不生和城墙之上吊着的人时

  这些人面面相觑,眼底全是骇然。

  只见那高高的城墙上密密麻麻地吊着许多人,不知是死是活。

  有知晓底细地悄声说了一句那是当初攻打应城的俘兵。

  这话一出众多人都噤若寒蝉,觉得后脖子发凉。

  “闻爷,这可是杀鸡儆猴?”

  人群中一白面书生模样的人低声对身旁的身材挺拔,样貌清俊的男子说到。

  被称作闻爷的人,做文士打扮,凌厉的眉目间浸染了些许笑意,使他身上的冷冽之感淡了几分,添了几分儒雅之色。

  他看了一眼城墙吊着的俘兵,意味不明地笑了笑说:“杀鸡儆猴,也要看儆的是哪里猴。”

  说着他洒然一笑,道:“进去吧,去瞧瞧这位大宁朝的第一位城主。”

  各怀心思的人陆陆续续进了城,而后想着法的想要探阿青的底。

  第21章 热热闹闹的好几……

  热热闹闹了好几天的府衙终于安静了下来,细娘等人如今能唱的只有这一出戏,阿青来来回回听了几遍也就腻。

  无法老班主只能战战兢兢地将实情和盘托出,幸而阿青这几日心情好,也没为难人只说回去排好了新戏再来。

  细娘等人因此只能暂时停了给阿青唱戏,在戏园子里排新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