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5节(1 / 2)





  湛卢剑通体漆黑,不似寻常宝剑般银光闪闪,在阳光的照耀下也不会有半丝反光,整把剑都如同漆黑岩石般沉默,带着夜色深处的冷冷寒意。

  盖聂将剑锋向上摆放,然后拔起一根头发向剑锋扔去,那头发轻而漂浮,如同柳絮般浮动,可落在剑锋上,却倾刻间一分为二。

  “好剑!”盖聂由衷赞叹道,恨不得现在就跳下马车,找个无人之地,好好试一下这绝世名剑的锋利之处。

  龙阳君对明夷说道“明夷,将你的那把“繁阳之金”给我一观。”

  明夷将剑给了龙阳君,好奇道“这把剑可有来历?”

  ““繁阳之金”是赵国徐夫人的作品,亦是一把难得的宝剑了。”龙阳君将宝剑放在膝盖上擦拭,惋惜道“徐夫人是当代铸剑大师,可所铸之剑依旧无法与欧治子大师较量,不知这世上再过多少年,才能再出一个如欧治子一般的人物。”

  “我这些年游走各国,一直想找到一把欧治子大师的剑,没想到却被你先得到了。”盖聂说着期盼的看向龙阳君,“师弟……”

  刚说出两个字,龙阳君斩金截铁的说道“休想!”

  “我愿用……”盖聂说道。

  “休想!”

  “你我同门多年……”

  “休想!”

  第5章

  对于一个剑客而言,有什么比绝世名剑在手,却只能看一看更为悲伤?

  盖聂抓着湛卢剑反复观看,那目光犹如杜康看到美酒、登徒子看到美人、伯嚭看到珠玉,充满了无尽的眷恋、痴迷、念念不舍,一直到龙阳君看不下去,强行从他手中夺去。

  龙阳君一边迅速用力将剑夺回,重新插回自己腰间,一边温和浅笑着说道“日已西沉,时辰已晚,师兄不妨将剑还我。”

  稍一停顿,又开口道“我曾听闻纯钧剑在楚国屈氏手中,师兄不妨南下去楚国一趟寻找。”

  “我也听闻过这则消息,本就有南下楚国之意。”盖聂说道。

  经过昼夜赶路,一行人终于到达魏国都城大梁。

  魏国虽然国力薄弱,在七国中属于中下等,但都城大梁地处中原核心、各国交界之处,水路发达,又有历代魏王用心经营,来往商旅客船不绝于行,自然富庶兴盛。

  太行山以西出产的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出产的鱼、盐、漆、丝、美婢。楚国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赵国燕国的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韩国的铜、铁……全部都在魏国大梁聚集和贩卖。

  黑衣之外加罩白衫的魏国男子神色悠闲走过路边、头上佩戴鲜花的妇人同小贩讨价还价、就连路边行走的普通农人都穿着没有缝补痕迹的麻衣布鞋。

  一派平安喜乐的景象。

  明夷掀开小小的马车窗棂向外望去,眼中忍不住带出微微的笑意。

  哪怕与魏国没有半点关系,从来没有来过大梁这座城市,可见到这平安兴盛的景象时,也忍不住心生欣慰和喜爱之情。

  从洛阳到大梁,一路走来多少民不聊生、千里无人烟,哪怕是如少梁般的大城,路边也有冻饿而死的尸骨。

  有些东西失去方知珍贵。

  “齐之临淄据说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如今看来,却还稍逊于魏国大梁。”盖聂也赞叹道。

  龙阳君微微自得的说道“别的先且不论,若论述庶民之多、车马之众,天下七国无如魏国大梁者。”

  一路穿过繁华热闹的市、人群聚居的闾,到了王宫附近贵族世家聚集的连绵宅邸群,车队终于在一处宽敞气派的大门前停下。

  黑漆大门上方的牌匾上,魏国文字书写成的龙阳君府清晰可见。

  “到了。”龙阳君说道。

  一路穿过楼阁复道,将师兄和他的徒弟领入自己府上内宅沐浴休息后,龙阳君让他们只管当成自己家一样,有什么需要但讲无妨。

  “确实有一件事要拜托师叔。”明夷说道。

  “但讲无妨。”龙阳君说道。

  “明夷想有一个通晓各国文字语言的人来教导我,这种人才难得,还望师叔帮忙。”明夷说着俯身一拜。

  天下七国的文字语言各不相同,其中韩、赵、魏国也许是因为彼此相邻又商贸来往,语言文字的差别不大。

  但齐国、燕国、楚国、秦国,这几个国家都是各用各的语言文字、度衡量,如果一个人语言学的技能没有点满,那沟通交流起来可谓是困难无比。

  因此这个原因,各国的上层人士之间还流行说统一的雅言来交流。

  明夷之前也有人教导过,但也只会说雅言和韩赵魏之间流行的这种语言文字,如果到了其他国家,就两眼摸黑了。

  为了防止变成文盲,得早做打算才行。

  “小事一桩,过几日便派人来教导你。”龙阳君轻松的说道,琅琅如月的的容颜一派温和。

  这种精通七国语言文字的人才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找,但他在魏国位高权重,只要吩咐一声,自然会有人前仆后继的来。

  说完这件小事后,龙阳君没有歇息片刻,便坐上马车走了。

  他还要去王宫里见魏王。

  因为师徒关系,安排明夷居住的院子就在盖聂旁边。

  相识未久,彼此都不了解,但如今明夷活着全靠盖聂。

  于是本着和师傅打好关系的心思,在当夜吃飧食时,明夷果断去找了师傅一起进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