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节(1 / 2)





  蒙恬走到了那边的篝火堆旁,试着将嬴政绑在背上行走。

  明夷也站了起来,对子阳说道“时间不多,我们也赶快收拾必备之物吧。”

  “等等……”子阳举起手来急忙说道“我们才从昏迷中醒来,又伤痕累累,为何不多休息片刻?”

  子阳是受伤最轻的一个,但也浑身上下都是擦伤和淤伤,四肢百骸无一不痛,急需时间休养。

  更别提他们二人了。

  明夷因为目前情势而烦躁的叹了一口气,简单解释道“子阳,赵政毕竟是秦国长公子,哪怕是掉下山坡,也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所以必然会有人前来寻找,只是不知来寻找的是秦人还是李牧之人了,如若是秦人还好说,如果是李牧之人,我等还傻傻留在这里,岂不是羊入虎口、十死无生。”

  蒙恬说道“之前的夜间一战,我秦国使者十去其九,加之这又是赵国境内,所以来者极有可能是李牧手下士兵。所以先去打探消息,如若其他人还没有带着赵姬夫人离开赵国境内,并且有确切停留之地传开,那再好不过。如果没有……”

  “如果没有……”明夷从善如流的接口说道“一为赵姬夫人也已经被李牧杀害,二为秦人暂时无法对付李牧,甚至不敢光明正大出现,只能隐姓埋名赶快回秦国,不论是哪种,为了防止接下来的追杀,那我等便即刻南下渡过黄河去魏国,邯郸南下不远处就是魏国边境,去魏国是最好的选择……好歹魏国边境没有与秦国相连,与秦国之间的仇没有秦赵那么深。”

  当然,没仇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的。

  六国之中,每个都和秦国有仇怨,区别只在于强弱而已。

  配合默契的一口气说完后,明夷与蒙恬对望一眼,彼此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赞赏。

  子阳听的有些懵,说道“赵王不是已经下令奉还赵姬以及赵政母子,难道李牧敢如此光明正大的公然违抗不成?”

  “怎么不敢?李牧昨夜不已经光明正大、公然违抗了一次。”明夷吐槽道“你可曾听说过李牧大破匈奴的那场战役?”

  蒙恬无奈一笑,温和地说道“李牧将军此人,时常不遵赵王之令,哪怕我在秦国都有所耳闻。”

  子阳当然听说过赵破匈奴之战。

  他在边境养精蓄锐多年,任凭匈奴挑衅也闭关不出,最后时机到来,一口气反杀了十多万匈奴人马,灭襜褴、败东胡、降林胡,众单于望风而逃。

  李牧将军一战成名天下惊。

  各国纷纷议论赵国又出一位不逊于廉颇的名将。

  “这场战役之前,李牧养精蓄锐被误认为胆小到不敢和匈奴作战,赵王责被他,他却毫不解释的依然如故。后来赵王一怒换了别人领兵作战,结果作战屡屡失利,还不如李牧在位时。赵王慌了,连忙派使者请李牧再次领兵作战,李牧却一直称病不出,一直到赵王松口,答应再不过问计较他领兵时是如何作为,李牧才肯再次出兵。”明夷感叹道“虽说此事是伯乐不识千里马,但他连赵王的面子都不给,你就应当明白李牧将军此人是如何我行我素了。”

  说到这里,明夷想起了以后李牧的下场,忍不住低叹一声。

  李牧之死,固然是赵王迁自毁长城,但其中又何尝没有李牧本人的因素。

  这种有兵力、有人望、有才华的将领本就是君王心中大忌,偏偏李牧还连续几十年如此我行我素,也许在他看来,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权宜之计,可是在赵王看来,恐怕就是“拥兵自重、意图谋反”。

  要知道赵国起源就是三家分晋分出来的,有自家祖宗的先例在前,天长日久,赵王怎么会不暗起杀心。

  他若是能在赵王面前效仿秦国的王翦,至少表面上显得唯唯诺诺、忠心不二,没准还能落下一条性命。

  “不说此事了,想要休息也可,但决不能在此处休息。”蒙恬摆摆手说道,然后低头开始收拾东西。

  子阳神色依旧有些疑惑不解,撕了点干净绸缎走到明夷身边,一边将伤口上带血的旧丝绸换下,一边低声问道“但是……你我并非秦人?”

  你我并非秦人,为何要冒着被追杀的风险跟他们两人走?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明夷弯了弯唇角,目光中却毫无笑意,沉冷如夜中薄雾,嘲讽的说道“难道你还想再走到李牧面前,解释说自己不愿掺进秦赵仇怨之中,让他别再追杀你?”

  子阳手中动作不停的给她包扎,突然抬头看着明夷动了动嘴唇,神色间颇有几分犹豫。

  明夷“……”

  没有第一时间听到面前少年回答,明夷看着他的目光中微微带出几分惊悚来。

  “莫告诉我你当真如此作想!……别开玩笑了,李牧恐怕见到你我的下一秒,就会严刑拷打赵政下落,甚至为了防止消息走漏而杀人灭口。”明夷面无表情的说道。

  蒙恬背着嬴政打头向前走、明夷与子阳一前一后走在泥泞的山间。

  这里离邯郸并不算太远,还没到真正渺无人烟的地方,因此没过多久,便幸运地发现一处小村庄。

  遥遥一望,只见七尺高的黄土垣墙里小巷纵横,约有二十余户人家居住,外面阡陌纵横的田土上,已经有农民挥舞着锄头开始耕麦。

  几个人都是勉力支撑而已,见到小村庄以后纷纷精神一振。

  村庄里再怎么简陋贫困,也好过荒郊野外露天席地,还得提防野兽袭击。

  突然,为首的蒙恬停下脚步,望着远方的村庄,抿了抿干裂起皮的唇角。

  “怎么了?”子阳问道。

  “想起一件事……”蒙恬干涩的说道“我们没有符、传、验。”

  符、传、验——这是灵魂三连问!

  “符”是定居证,“传”是身份证,“验”是住宿逆旅的必须之物。

  没这三样东西,不论走到哪里都寸步难行!

  第32章

  符、传、验有多重要?

  君不见当年商鞅逃亡,就是因为没有这些身份证明而寸步难行,好不容易跑到边关以后,连住逆旅客舍都被拒绝,最后走投无路的被秦惠王逮捕回咸阳,判了五马分尸之刑,成功达成作法自毙的人生成就。

  在户籍律法这方面,赵国固然没有秦国管得严,但也不至于宽松到会随便放几个陌生人进入里村中休息。

  如果个个遍体鳞伤的他们此刻进入村庄,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被农人发现没有身份证明后,持着锄头团团围住,被押送到“里典”之前。

  然后“里典”上报更高一级的赵国官府,大家像商鞅一样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