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章潜别离





  我选择和亲。

  父皇盯着我看了半晌,道:“女儿家穷极一生,也只需为了良人如燕,岁岁相见[1]。”

  我答:“与大敌为邻,抱虎枕蛟,事变叵测。宋梁接壤北地,若为亲国,发棠之请[2]不可不顾。”

  母后抱着我哭得厉害:“那可是龙潭虎穴的去处啊!”

  我答:“东平之树,也好过对泣新亭[3]。”

  圣旨既下,邸报亦发,梁使奉上城印城书,满心欢喜回国复命。

  碧空高悬,长雪初晴,朱红色的地毯沿宁武大道从正阳门一路铺展至南城门,梁国仪仗金光闪耀,大至华盖小至马鞍的配色纹样陌生粗犷,心里嫌了十几回,又叹了十几回。

  不经意瞟到一株冻死的榕树,枯枝未败残有参天威势,光秃嶙峋的枝干扎有几朵伶仃绢花,风尘冻雪,看不出原本颜色。

  我想我下半辈子也就是这样了,在一个死气沉沉的地方落魄而显眼地挂着。

  许多年后我还记得这人山人海的盛景,却不是为了所嫁非人的惆怅,也不是为了不知前路的惶恐,只因这是我此生最后一次站在正阳门上接受陈都百姓的朝拜,与父皇一起,与母后一起。

  因为后来他们都死了,只剩下我一人。

  当然这都是后话,怀春少女心心念念的不过是情郎的只言片语,前些日子我虽大义凛然了一番,终究还是不能免俗。

  日日苦等沉昀山的消息,他怪我、骂我、恨我,都是理所应当的。我甚至想好了该说怎样决绝的话,只盼他往后娶的女子,贤良蕙质胜过我千千万万。

  等来的,却是他自请戍守北地、永不还朝的消息。

  他不语、不问、不听、不见,也能将我的心思了悟通透。

  沉昀山离京当日,我目送他一人一骑走得落拓,藏蓝短打,背负长枪,他赌气似的没有穿大氅,旷野里的风从北地来到西京,一路越过多少名山大川而势头不减,他固执地不肯多待几日,迎风而去,那杆银枪划破风障发出细长而尖锐的悲鸣。

  皑皑雪原,渐行渐远,竟不曾回首,不曾踯躅暂留。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天子明珠,将门虎子……”

  从前耳畔常有众人的打趣与称赏,就像床头枯木逢春墨玉瓶里追随二十四番花信风更换的时新花卉,从未间断,千式百样,想来他也是如此。这些那些,一条一条,俪青妃白,都是天造地设的般配。

  “我自认有才有德,配你这金枝玉叶也是绰绰有余的。”

  叁年前及笄礼毕,本该拟定婚期再昭告四海,孰料皇祖母蓦然归天,国丧一守就是叁载春秋;叁月前冬至国宴,本该拟定婚期再昭告四海,孰料梁国蓦然求亲,想来此番一别,又岂止叁载春秋。

  弹指须臾,竟已是一生。

  那日在城墙风口站了大半天,回宫便觉浑身不得劲,想是染了风寒,只当它是小病,几剂药下去也该好的,谁想却是一日一日严重起来。

  沉疴压身,不知是否到了回光返照的地步,总是朦胧生梦,一色的韶华烂漫、年境欢颜。

  最常梦到的,是沉昀山。

  仿佛是要将年少无忧的时光再活一遭,从前遗忘的种种故事情节,悉数在这一枕黄粱间补全了。

  “残灰剔罢携纤手,也胜金莲送辙回。”将手中河灯推入漾漾碧波,没来得及向河神许愿就听沉昀山说道,“你快些‘剔残灰’,好让我‘携纤手’。”[4]

  重重呼出一口浊气:“不巧,孤今日五行走土,怕是不能如少将军所愿了。”我扯着笑看他,发间琼花银步摇垂下的玉珠细碎作响,想必他能看出我的不悦。

  “那可如何是好?”沉昀山却不以为意,一把携起我右手,攥得死紧,“我只能勉为其难,共你沾染尘灰了。”

  旧梦零零,情愿长睡不醒。

  所有的一切,全数停驻在笄礼秋月便不肯接续,只记遽然抬首,那人宛若孤松岩岩,双眸盛来人间春色,惊鸿一瞥,仿佛已走过一生风雪。

  ——————————

  注:

  [1]良人如燕,岁岁相见:出自五代冯延巳《长命女·春日宴》: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叁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叁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2]与大敌……叵测:枕:以头枕物;蛟:古代传说中的独角龙。双手抱着老虎,送枕着蛟龙。比喻处境危险。出自《宋史·洪咨夔传》:“况与大敌为邻,抱虎枕蛟,事变叵测,沉可侈因人之获,使边臣论功,朝廷送德。”

  发棠之请:发:发放;棠:齐国地名,积谷之处;请:请求。原指孟轲劝请齐王发放棠邑粮食赈济饥民。后指请示赈济。

  [3]东平之树:指人死之后的思乡之情亦不泯灭。出自叁国·魏·刘劭王象《皇览》:“东平思王冢在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

  对泣新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4]残灰剔罢携纤手,也胜金莲送辙回:出自唐史凤《锁莲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