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章又逢君





  世事如浮云,浮云似白衣,瞬息,千演万变。

  长兴二十五年,郑国宗室昭告天下,陈帝姬郑淑妃李氏——便是我远嫁郑国的文因姑姑,谋害郑太子未遂,刑上招认受陈王指使,郑国以此讨伐陈国。

  当我明晰前因后果,陈国疆土已然沦陷过半。

  父皇母后早在战事一起便将我送离西京,火急火燎,甚至无暇待我清醒话别。

  而后才知,此生再不能见一面。

  许是山河壮阔,又或是樊笼乍脱,一路南下,偶遇山医野巫,几枝花草叶蔓,痼疾竟好了大半。执意回京,周总管伏地劝言,声声泣涕:“殿下久病不愈,宋梁不甚体恤倒还罢了,更疑圣上把城扣人,无意结好。郑国发难,梁国即刻毁去婚约,斥责大陈言而无信,乃小人行径,不日又发兵夺回崤、渠二城,满满是与大陈划清界限的意思了。殿下执意回京,不仅于事无益,更辜负了圣上娘娘的一番苦心啊!”

  “卫如何?”叁月还是春寒料峭,纵使裹着银狐大氅,也抵挡不住身上彻骨冰凉。

  “卫君称病,想来是要作壁上观、以收渔利了。”

  大势已去。

  灵台高矗,仿佛踮高身子,便能看到血影刀光,烽火狼烟;仿佛竖直双耳,便能聆听金戈铁马,鼓角惊弦。

  当年文王修筑灵台,德昭四海;如今千百年光阴悄然而过,登临此地,天下不复河清海晏。

  “帝……姑娘,如今当去往何处?”

  东方已洒疏落星光。

  “他在何处?”

  “万万不可!”周总管知我心意,“北地霜冻苦寒,蛮族虎视眈眈,帝姬凤体怎可,怎可……”

  再是泣涕。

  趁着众人不备,我翻身跨上临近青骢:“保家卫国难道只是男儿职责?我为大陈子民,为国捐躯都是本分,何况小小艰辛。”

  跟着文渊阁学士学了四书念了五经,我自知是块不可雕的朽木,圣贤留训于我而言只有断章取义用以噎人口舌这一条用处。我总能引经据典为任性举动编造家国大义的借口,比如和亲,比如此刻。

  我只是想见他。

  扬鞭策马,绝尘而去。

  众人拗不过,只得与我北上,日奔夜赶,经行处虽是井然如常、和乐如旧,却也能感到平静之下暗潮汹涌的动荡。

  “眉儿?”

  几乎以为是残梦未尽。

  迟疑回眸,手中半篮辛夷洒了遍地。

  他褪下帛带锦衣,换上铁甲戎装,拔高了,清瘦了,稳重了。

  不经意已是泪眼婆娑。

  沉昀山手忙脚乱拭去我满面泪水:“不是说病了长久一段时日吗?才好了些,又哭得这般厉害,是不要命了么?”

  “你也知道!”我胡乱捶着他胸口,惹得气息紊乱,不禁连咳数声。

  “你生气,打我骂我都行。”沉昀山更是惊慌失措,“可别糟践自己的身子。”

  终至泣不成声。

  安新是个小村落,小到人口不曾过百,但好在山明水碧,自是钟灵毓秀。

  沉昀山处理军务的时候,我常歪着头看他,看他轻蹙的眉尖,看他专注的眼眸,看他微抿的双唇。看过一会儿,便掐掐脸,疼了,才确信并非入梦。

  怎能不是入梦呢?

  千千万万中的兵荒马乱,方方丈丈间的草木河山,怎能这般的心有灵犀,在这近乎与世隔绝的乡野之地,不早不晚,偏偏碰上了?

  此间惊喜,犹如五年前笄礼重逢,我总想他不能自京外赶及,孰料一抬眼,便见得此生最美月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