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章催短景





  某日用过晚膳,我俩携了手漫步阡陌消食。眼见远山晚照,炊烟袅袅,男耕女织,黄发垂髫,所谓“桃花源”当不过如是。

  “日后我们也寻一处风物澹冶的所在,竹篱茅舍,耕田绣架,作一对村夫农妇。”我转眼看他,

  “你说好不好。”

  “眉儿说什么,自然都是好的。”沉昀山笑道,“只是你自小娇养,这样身体劳力的苦如何受得?”

  北地朔风在他面容留下凄寒,从前的一汪澄澈秋水,不知何时何地变了深不可测。本该悠闲吟风弄月的温润嗓音,也变得低沉持重。那一双曾为我描眉、绾发、簪花、烹茶的修长素手,眼下已厚厚覆上一层粗茧。

  只是,他唤我“眉儿”时的语调神情,一如往昔。

  “你能受的苦,我自然也能受得。”

  人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又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疏朗开阔的句子只能是男儿作得出来,于我而言,便是“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便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1]

  我以为我是一国帝姬,诗词有读书经亦阅,也该比平常女子更识大体才是。那场自请的和亲似乎证明我是一位合格的帝姬,史书典故信手拈来,着眼大局忧国忧民,没有人知道,只有我知道,我说出第一个字就后悔了。

  沉昀山,我也只要你。

  好景总是不长,虫鸣夏夜忽而杂响铁蹄马嘶,遣人打探,方知北地来了急报——戎狄进犯。

  北地原有兵马十万,沉昀山分了五万南下助力,现今坐镇北地之人,乃忠义侯高济。虽说戎狄不过弹丸小国,但腹背受敌,总是不容乐观。

  “局势危急,你即刻南下前往昀山,昀山乃是五国交界,各方牵制,郑国亦无胆多驻兵马。”沉昀山将我抱上马车。

  “那你如何?”我紧拽他不肯松开。

  “章州告急。”

  “我与你一道去!”

  “胡闹!”沉昀山沉声呵斥,是我不曾见过的杀伐威压。

  “我……”情肠百结,满腹缱绻心绪却半个字也吐不出,只透过盈盈泪眼看到他朦朦胧胧的轮廓。

  就算看不真切,也想就这样一辈子看下去。没有帝姬,没有将军,没有章州,没有郑国……

  曾经翻来覆去困在同一个梦,城墙目别,风刀雪弹,天地苍茫,长枪啸鸣渐渐微不可闻,藏蓝身影缓缓消失无踪,我正要转身,忽见一点殷红自天际弥散开来,眨眼间猩红浪涛携雷霆之威滚滚轰鸣,畅通无阻穿过城门灌入西京,隔着千层软底的绣鞋,我感到脚下百年城砖颤抖战栗,回望血河滔滔,再无人迹。

  上苍最爱兜兜转转的戏码,我也想着盼着能再看沉昀山一眼,哪怕就一眼。世间大路小路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一日接一日的天涯不见仿佛是此生重逢希望渺茫的注脚,前线败绩频传,惟愿他平安,见或不见倒不那么重要了。天赐安新朝夕相对,而看了一眼就想看一天,想看这一天就想看下一天,到最后,就希望是一辈子。

  “这辈子,是不能许你一生一世了。”沉昀山低低说道,沙哑的声音里极力压抑着什么情绪。

  我不想理会那些家国大义,使尽全身力气攥紧他的手掌,连连摇头带着喘不过气的哭腔,反复念叨一个“不”字。

  沉昀山俯身,小心翼翼吻去我眼下泪水,鼻尖数次似有若无扫过眼睫,我几乎以为他是不走了。

  “李和妆,”他自袖袋取出一卷赤红丝绳,系在我腰间,相识十余载,他第一次唤我全名,第一次如此郑重严肃,“你要长命百岁,你要儿孙满堂。”

  摔手而去。

  “我不要——沉昀山,你给我回来!沉昀山,沉昀山,回来!沉昀山……”

  不知谁人将我按得死紧,马车缓缓行动,他也向另一方策马离去,银甲森冷,背影决绝果断,一如当年离京,不曾回首,不曾踯躅暂留。

  ——————————

  注: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出自唐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出自《诗经·召南·殷其雷》。